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怎樣看待油價上漲?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10:09:49  


 
  ■ 但自產石油卻有降價空間

  中國自產石油“價格虛高”

  從原油成本上講,中國超過50%的原油依賴進口,但是國際市場油價並不能反映另外40%多國產原油的成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業每年在國內開採的原油超過2億噸,成本遠遠低於120美元每桶的國際油價,卻以每桶上百美元的價格計入成品油成本中,轉嫁給消費者。三大石油公司每年因此獲得利潤逾2000億元,這還是支付了壟斷行業高額運營成本之後的淨利潤。

  補貼石化雙雄的荒唐

  中國的問題在什麼地方?不僅僅是壟斷高價,而且有資源要素低價。資源要素低價使壟斷部門成本非常低,利潤非常大。中石油、中石化以國際油價上漲為由,理直氣壯地向國家要補貼:你實施成品油價格管制,你就得給我補貼;政府也覺得自己理虧。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壟斷國企占用了國家大量的具有很高價值的資源,占據了國家大量的租金,國家不去收租,反而給它補貼,豈不荒唐。

  說白了就是:當那55%的進口石油漲價時,45%的自產石油也要一並“聯動”。但卻不想想,這自產石油的企業占據著全民的資源,以較低成本開採,卻也要賣個高價錢,變成他們的高利潤,這怎麼能讓大家心平氣和呢?


  □ 結語

  當然,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和定價機制,“成品油的價格和原油價格的走勢一致”是最合理的結果。但除了55%的進口石油需要根據市場規律調整外,那45%的自產石油又包含怎樣的“玄機”,還需要中石油和中石化們給大家講講清楚。

  (來源: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1年4月9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