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當前價格上漲不等於通貨膨脹

http://www.CRNTT.com   2009-09-05 08:28:36  


近期食品價格上漲和資源價格的調整并不構成通脹預期形成的條件
  中評社北京9月5日訊/近期政府部署下半年經濟政策,通脹形勢的控制是其中頗受關注的部分。當前,豬肉、雞蛋、蔬菜等食品價格都有所上漲,加上要素價格調整作為調結構的重頭戲之一,包括資源價格、水價電價的調整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價格水平,通脹壓力增加的擔心開始上升。

  中國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分析師左小蕾文章認為,近期食品價格上漲和資源價格的調整並不構成通脹預期形成的條件,不符合通脹惡化的形成機理。只要把價格上漲的因素分析清楚,深入研究通脹形成的機理和過程,保證貨幣政策在動態微調過程中,能夠漸進控制價格水平過度上漲,就能防止通脹惡化。

  季節性影響不會持續推升價格

  文章稱,近期商品價格的上漲從原因上分析,都不存在價格水平大幅上漲的內在動力,因此不必過分擔心引發通貨膨脹。

  雞蛋和一些蔬菜價格的上漲,其原因是受到季節性影響,與過去年份的情況基本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季節性影響將會消失,價格會恢復到均衡水平,不構成價格持續上漲的因素。

  近期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在於,前期市場出現豬肉供大於需的情況,豬肉價格下跌,為了農民收益的穩定,發改委採取豬肉收儲調節市場供給,穩定豬肉價格。因此,豬肉價格的上升不是市場供給不足引起,而是政策行為推動上漲的,也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市場原動力。

  最近旱災可能使糧食減產,也成為糧食價格上漲預期上升的原因。如果糧食減產沒有影響供求平衡,糧價不會上漲;如果減產造成供求不平衡使糧價上漲,只要在居民可承受的範圍內,也應該由市場決定價格,這樣可以保證農民收入的增長。如果糧價上漲幅度影響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那麼政府可以給予補貼。此外,糧食進口也是一個穩定糧價的預備措施。 

  低通脹階段是理順水電價的時機

  文章表示,當前對於水價電價的上調將引發通脹也是有認識誤區的,目前的低通脹階段是理順水價電價的時機。首先,一次性調價不存在產生價格持續螺旋上升的機制,不會帶來價格不斷上升的壓力。

  其次,公用事業的價格理論也已經發生變化。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供水、供電屬於自然壟斷行業,由於其關係消費者的生活,價格一般由政府控制在低於邊際成本以下。而近20年來,以微觀經濟學的市場結構理論為基礎的自然壟斷的市場形態已經發生了變化。由於公共財政能力限制,供電、供水的服務經常不盡如人意,私人資本開始進入這些公共事業領域,不但改變了由政府提供水、電供應的自然壟斷市場形態,經營模式也發生了更市場化的變化。新的模式不再控制水價、電價,水價、電價都開始高於邊際成本,並隨邊際成本上升而上升。供電供水行業的利潤上升激勵私人資本投資意願,更市場化的供水供電服務改善了公共事業的落後狀態,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由於價格上升只是改變過去一刀切的補貼形成的低於邊際成本的不合理價格,所以不會帶來通脹壓力。

  以菲律賓為例,菲律賓地處亞熱帶,上世紀90年代初期幾乎天天停電,極大地影響生產活動和生活質量。後來政府採取BOT的方式,引入私人資本,不到一年時間,停電的問題基本解決。電價雖然較之前有效大幅度的上升,但是並沒有引發通脹。

  第三,水價、電價的上升使收入分配機制更公平。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共政策的一刀切的補貼也應該隨之退出。高收入群體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較多,應該較多支付公共事業的成本上漲;政府財政可在投資資本從較高水價和電價獲取的回報所繳付的稅收所得中,取得更大的能力實施針對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的補貼,使收入分配機制更趨合理和公平。

  價格水平下半年會轉負為正

  文章指出,價格水平上漲也不等於通貨膨脹。一般來說,每個經濟體都有可承受的價格水平。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速度較快,價格水平上漲速度也較快,收入增長速度也較快,可承受的價格水平一般應該與發展速度同步。

  兩會報告把國內的通脹水平控制在4%之內,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可承受的價格水平是CPI年4%的增長。只要收入水平隨經濟增長同步,在中國8%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通脹的承受力應該超過4%。

  隨著經濟增長逐步穩定,“保八”已經毫無懸念,價格水平也會呈上升態勢。價格水平在下半年會轉負為正,但這不意味著通貨膨脹。只有當價格水平“膨脹”到接近可承受水平,或者價格水平快速上漲趨勢非常明顯,才能說是通貨膨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