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折衝尊俎間 G20將向哪個方向演進

http://www.CRNTT.com   2010-11-11 07:43:00  


 
  由於發達國家的道德風險在這次全球金融經濟危機起源、爆發、擴散全程中暴露無遺,在國際經濟政策協調中提高發展中國家話語權的呼聲大為高漲。因應我們綜合國力的增長,我們也有同樣的要求,而且已取得了某些收獲;但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成謬誤,我們同時還需要記住:國內金融體系發達的國家在國際金融事務中擁有較大影響力是合理的,問題是要厘清這種影響力的邊界。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上鬧得沸沸揚揚的裁判風波應該是個很好的啟示。為“公平”起見,國際足聯將執法世界杯賽的裁判名額平均分配至各大洲足聯,並在比賽中實行洲際地域回避,結果,在世界球迷公認水平最高的歐洲球隊比賽時,常常是來自足球小國的裁判執法,爭議最大的韓國對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三場比賽,主裁判、邊裁均來自厄瓜多爾、埃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國,這些國家的全國人口可能還不如一個歐洲足球大國的鐵杆球迷多,國內甚至完全沒有正規的聯賽。實踐是一切認識的源泉。正如球迷們不能想象一個毫無足球運動根底的國家能出現高水平裁判一樣,我們也不應指望國內金融體系發育滯後的國家能對現代金融發展方向和國際金融體系的合理結構有深刻認識,更不能指望這樣的國家決策者一旦掌握決定國際金融大權時能明智地運用這種權力。隨著中國經濟日益成熟,我們將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不僅如此,在警惕國際金融體系霸主國道德風險的同時,也不應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道德風險掉以輕心。須知,我國固然是發展中國家,但又是具有巨大增長潛力和勃勃雄心的大國,我國的利益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有重叠之處,也有不重叠之處。須知,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競爭之不擇手段,往往並不下於霸主國家行使霸權時的一些做法。在國際關係中,只有堅定地、明智地(換言之就是有節制地)貫徹利己主義原則,才是可行之道。

  (2010年11月11日01:17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梅新育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員副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