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三足鼎立”布局中國金融中心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12 09:06:00 |
客觀事實已經證明,當前中國採用的漸進性和差異化的金融自由化操作方法是一種相對合理的戰略選擇,能夠確保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斷優化中國金融制度。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只是中國整體金融戰略的組成部分,金融改革的總體思路應當考慮國際金融中心的布局戰略,而不應單純為了配合迅速建成國際金融中心而徹底改變金融改革的總體思路,盲目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毫無疑問,伴隨著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逐步形成,國際金融風險更易向國內傳染,中國的金融改革需要更加密切地關注相關金融風險,漸進穩妥地推進各項改革。 堅守金融依附實體經濟的基本底線。歷史經驗充分說明,金融發展應當依附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國推進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產業將會經歷相對較快的發展階段,實體經濟的發展自然也會受惠於金融產業的快速發展。儘管從總體來看,現階段中國經濟的金融化水平還有提升的空間,然而,如果長期被金融快速發展的溢出效應所迷惑和麻木,實體經濟則可能形成對金融的嚴重依賴,金融泡沫會逐漸積累,最終使經濟發展方式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布局和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堅守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依附性,金融中心所在城市和地區在促進金融產業發展的同時,不可輕易放棄本城市和地區所擁有比較優勢的實體產業,建立在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上的國際金融中心才會“基業長青”;金融監管當局也應當密切關注金融產業的發展,通過適當的輿論引導以及必要的監管措施,促進金融產業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的相互適應。 把握金融中心服務國內經濟的根本宗旨。金融中心應以服務國內經濟發展為根本宗旨,這就決定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進程,需順應中國總體經濟的發展階段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金融市場建設、金融機構擴張、金融人才集聚和金融產品推出都應以中國國內企業和居民的實際需求為主要動因。這應當是中國布局和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較為理想的路徑選擇。 多中心戰略 文章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形成了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在內的特色較為鮮明的經濟區域,區域經濟規模的擴大客觀上要求區域腹地形成具備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通過金融中心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增添動力,中國經濟區在地域性上的分散性也決定了中國建設多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國際金融多中心有助於維護金融安全。如果一個大國大部分金融資源集中在單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面對自然災害、國際政治局勢緊張甚至戰爭的威脅,單一的金融中心的風險甚大。而且,中國漸進的金融改革開放需要多個金融中心在不同階段發揮不同功能,以此增加中國在金融改革開放問題上的回旋餘地,提升防範金融風險的靈活性,統籌兼顧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國際金融地位提高的目標。 國際金融多中心也符合中國主要城市金融實力格局。上海已經具備了相對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在金融市場建設方面走在了內地城市的前列;香港已經成為了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自由開放的金融市場、多樣的金融工具以及相對健全的金融法制是香港的比較優勢;北京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是中國金融決策機構、金融監管機構以及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總部,北京的金融影響能力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以港滬京為布局的多中心戰略,符合中國的整體戰略利益,同時也與中國經濟和金融的發展現狀相適應。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