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全球經濟失衡 中國視角須保持

http://www.CRNTT.com   2009-09-26 08:54:50  


全球經濟失衡只是危機表象,中國切莫落入人爲陷阱。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訊/G20匹茲堡峰會召開在即,美國正試圖在本次會議上發起旨在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努力,英法等歐洲國家對這一行動表示支持。證券時報刊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馬濤文章表示,在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中,中國必須堅決維護自身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利益,保持自己看待全球經濟的“中國視角”。

          歐美發達國家故伎重演

  文章介紹,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貿易賬戶出現巨額逆差,美元出現大幅貶值,為了改變自己在世界經濟中的不利地位,美國通過政治、經濟等手段軟硬兼施,迫使當時的主要順差國日本和西德等國先後簽訂了廣場協議和盧浮宮協議,美國趁機實現了經濟回穩,而日德等國經濟陷入衰退,尤其是日本陷入了“泡沫經濟”並爆發經濟危機,時至今日,還一直處於經濟不景氣的低迷狀態。進入20世紀90年代,全球主要順差國發生了轉移,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國成為主要的貿易順差國,而美國再次成為逆差國,這種趨勢至今沒有改變。

  歐美發達國家意圖在本次峰會上發起旨在針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行動,就是為了故伎重演,冀以調整全球經濟失衡為名,迫使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就範,以適應其經濟調整後的新發展模式,來換取自身經濟的快速復甦。對於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它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行動,迫使中國大幅縮減貿易盈餘,對人民幣施加升值壓力,讓中國承擔更多的應對金融危機的責任。如果中國不能順其所願,它們就將通過貿易保護等一系列手段打壓中國,對中國開展“貿易戰”,最近的中美輪胎特保案已經為我們提了醒,如果不能堅決制止這種行為,披著“全球經濟失衡調整外衣”的貿易保護主義就將甚囂塵上。

  從2009年中期開始,世界經濟逐步呈現復甦勢頭,全球已經渡過金融危機的恐慌階段進入“後危機時代”。歷史經驗證明,每次全球性金融危機過後,世界都會迎來新一輪的巨大經濟調整,在此期間,世界經濟可能將經歷3至5年的調整期,進入一個較低速增長期。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已經開始,盡量避免削弱自己危機前的地位,繼續主導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也是其本次行動的重要目的。

                 全球經濟失衡只是危機表象

  文章指出,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全球經濟失衡已經存在。在上一輪全球化中,中國與美國一道推動世界經濟形成了以中美為核心的新三角形循環。全球經濟出現了三大板塊互動,製造能力向亞洲集中,金融能力向歐美集中,資源供給國從中獲利,各國間經濟聯繫不斷增強,世界經濟依存度全面提高,使得世界經濟出現了增長的黃金時期。而這種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是世界能源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尤其以中國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和美國的資產膨脹型消費模式為主要表現形式。建立在此種模式上的經濟增長勢必缺乏可持續的基礎,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宣告了這兩種模式的終結。

  儘管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否定了上一輪全球化中所形成的世界經濟增長模式,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在於歐美國家對財富的極度貪婪和金融監管的缺失。美國的資產膨脹型消費模式破裂直接引發了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國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雖然缺乏可持續性,但是其穩定性並不足以導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和美國相比,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還有相當差距。筆者認為,全球經濟失衡只是危機的表象,在討論全球經濟失衡是否為全球金融危機根源時,非常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或許這才是危機的真正根源所在。

                 國際貨幣體系缺陷是危機根源

  文章分析,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國際貨幣體系基本上仍是圍繞美元展開的,真正對美元浮動的只有德國馬克(後來是歐元)、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許多發展中國家實行的是低頻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特別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東亞國家紛紛重新將其貨幣釘住美元,所以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只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複本”。在這一體系之下,黃金非貨幣化,貨幣發行徹底擺脫黃金儲備約束,完全建立在信用基礎之上,傳統國際貨幣體系所面臨的“特裡芬難題”和n-1問題的“不對稱解”,也一直存在並沒有消失。美國長期處於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國地位,主要外圍國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上世紀60年代是西歐,80年代是日本,從90年代中期開始,變成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國家。

  建立在國內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禀賦之上,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國家形成了粗放的外需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外貿出口主要集中於歐美國家,產生了大量貿易順差,由此換來了巨額的外匯儲備,而歐美國家則陷入巨額貿易逆差之中。鑒於美國的中心國地位和美元的國際貨幣本位,新興市場國家大量的儲蓄再次回流到了美國,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美國的資產膨脹型消費模式。我們可以看出,國際貨幣體系缺陷是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也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所以,歐美發達國家在強調全球經濟失衡是全球金融危機根源時,也應該以更加深刻的視角審視一下它們所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