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保護主義危及全球經濟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09-09-25 11:12:55  


美國的貿易保護其實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訊/二十國集團倫敦金融峰會前夕,美國經濟刺激計劃中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引起世界軒然大波,並由此拉開新一波貿易保護主義序幕。匹茲堡金融峰會前夕,美國又以特保名義對中國輪胎實施制裁。經濟參考報發表記者劉洪述評文章指出,在世界經濟正艱難走出危機的關口,保護主義卻成為經濟復甦的掣肘。 

  文章稱,據獨立監測機構“全球貿易警報”不久前發表的一份報告,自去年11月二十國集團華盛頓金融峰會以來,僅集團成員就實施了121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另有134項在醞釀過程中,具體措施包括提高關稅、補貼出口、限制移民及其他特別救濟措施等。根據報告,全球90%的商品貿易不同程度地受到保護主義的限制,而中國則成為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

  高舉保護主義大棒的,很多都曾自詡為自由貿易的積極維護者。比如,奧巴馬政府多次表示,美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奧巴馬不久前卻借口“維護正常貿易規則”,對中國輪胎實施特保制裁。許多美國經濟學家批評說,奧巴馬此舉是玩火,這種保護主義不僅不能保護美國利益,相反還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這種自食其言的現象,同樣發生在其他許多國家。法國總統薩科齊也曾說過,“應對危機不能膽怯地採取內向政策,不應該採取保護主義”。但在保護主義措施上,法國也不乏小動作。今年年初,法國為雷諾和標致雪鐵龍公司提供60億歐元貸款,前提是必須確保法國本土就業崗位。兩家公司為此計劃把在東歐地區的部分就業崗位轉移到法國,這在歐盟內部引起極大爭議。 

  發達國家如此,一些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也無法與保護主義絕緣。世界銀行今年初的報告就列舉說,俄羅斯近來提高了二手車的進口關稅,印度尼西亞將五大類產品進口限制在五個口岸,印度則對中國玩具實行了歧視性政策。這些保護手段目的都是一個:保護國內產業,限制外來競爭。 

  文章表示,一兩個國家的小動作,還不至於將整個世界經濟帶入崩潰,但競相實施保護,卻很可能釀成嚴重後果。上世紀30年代貿易戰加劇大蕭條,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警告說:“不斷升級的保護主義正進入一個危險領域,(各國)制定的各種壁壘和限制措施不僅阻礙貿易,而且正在阻礙世界經濟的脆弱復甦。” 

  文章認為,反對保護主義“口惠而實不至”,說明一些國家在當前形勢下心存僥幸,試圖通過禍水外引或以鄰為壑,滿足一己之私。但在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之際,各國更需要的是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保護主義只會加劇各國貿易的緊張關係,甚至引起貿易戰,最終損害的是各國自身經濟發展,危及全球經濟復甦。 

  對於奧巴馬政府最近一系列保護主義舉措,《華爾街日報》社論就批評說,促進貿易發展對推動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在世界貿易正出現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推行保護主義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