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豬肉漲價 絕非通脹禍首

http://www.CRNTT.com   2009-08-28 10:59:49  


緊盯豬肉和雞蛋價格來遏制物價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訊/截至8月第2周,豬肉價格已經連續9周回升,累計漲幅為15.8%;雞蛋達到了170元/箱,也創新高。在豬肉和雞蛋的帶動下,全國農產品價格出現普漲。瘋狂漲價的豬肉、雞蛋,很可能成為下一輪通貨膨脹的一大誘因(8月27日《經濟參考報》)。《中國青年報》今天刊登評論員石敬濤的文章“誘發漲價又是那只特立獨行的豬?”, 作者認為,“無論如何,此輪漲價的禍首,不應歸咎於豬。…如果沒有公共政策和經濟發展結構失衡的調整方略,即使豬肉價格穩定不動,通脹也照來不誤…”文章內容如下:

  最近以來,經濟學家以及其他各種專家們,都在預測和分析這個殺手——通貨膨脹今夜會不會來,來的可能性有多大,幾時來。為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為拉動內需,自去年底至今,中國的商業銀行大規模借錢給企業,貸款數額劇增。老百姓都知道,錢多了,錢就會不值錢,錢就“毛了”。這是關於通貨膨脹一個最原始、最樸素的解讀。 

  到底會不會來?有人說,你和我,我們,在未來的一年半里,很可能將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通貨膨脹。但也有人說,當一個經濟體遭遇中國當前面臨的如此大規模的外部衝擊時,CPI(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的首要肇因是出口增長,而非貨幣增長,未來12個月內不必擔心通脹。 

  現在看來,聽專家深奧解讀,不如到菜市場里逛一圈,不如直接問一問豬肉和雞蛋的價格,道理來得更簡單、更通俗、更現實。在專家們還在爭論通脹到底會不會來的時候,物價上漲已經來了。因為這只可愛的豬,身價開始漲了,豬肉價格開始瘋漲了。而根據歷史經驗,我國最近兩次較快的物價上漲,都是由農產品漲價引起的,這只特立獨行的豬,再一次成為比專家還可愛、還信得過的通脹預報員。但同時,這只豬豬也要被迫、無奈地背上“誘發新通脹”這口大黑鍋。 

  但每次讓這只豬豬當通脹的誘因,我覺得實在是有點冤枉它老人家了。股票在漲,水價在漲,天然氣在漲,油價在漲,景區門票在漲,房價更是一路飆升。在豬肉漲價之前,很多影響國民衣食住行和資產結構的東西都已經先行漲價了。而以肉蛋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顯著上漲,只不過是這個漲價鏈上的最後一個節點,最後一道防線。充其量,肉價上漲只是一個導火索吧。當肉蛋也開始漲價,只是說明最後一道防線即將失守。 

  房價太高,可以暫時不買,但是雞蛋和豬肉卻不能不吃啊。這只特立獨行的豬,其身價高低牽動著民生,尤其是那些中低收入者的脆弱神經。肉蛋的價格上漲,不但直接提高了多數國民的生活成本,影響國民的生活質量,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漲價,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將強力挫傷人們的信心,改變著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預期。 

  “沒有魚蛋粗面,那就要魚蛋油面吧。”在《麥兜的故事》中,天真愚蠢的小豬麥兜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被認為是麥兜樂觀主義的體現。我們看到,針對當前新一輪漲價趨勢顯現的格局,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監管。要求審慎出台調價方案,避免出現集中提價、提價幅度過大、增加群眾負擔的現象。可是,民生的樂觀從哪里來呢?一張輕飄飄的通知,能讓公眾也保有“沒有魚蛋粗面,就要魚蛋油面”的樂觀嗎? 

  無論如何,此輪漲價的禍首,不應歸咎於豬。緊緊盯著豬肉和雞蛋價格,來遏制物價,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如果沒有公共政策和經濟發展結構失衡的調整方略,即使豬肉價格穩定不動,通脹也照來不誤。只是,這只特立獨行的豬,太容易被拿來當替罪羊了。於是,豬肉一漲價,通脹就來臨,也就慢慢成了定律和“真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