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金融體系重建,中國能做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09-03-31 10:53:08  


 
  聯合國專家組對儲備貨幣的多元化並不看好,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有兩三個國家儲備系統,也和美元霸權一樣不穩定。他們設計的超主權儲備貨幣,如果能夠產生,當然是最優的選擇。

  但問題是這種從純經濟邏輯出發,所設計的計劃並沒有現實可能性。原因很簡單,不可能存在一種不被大國操縱的超主權儲備貨幣。

  多元化儲備貨幣的確有其不穩定性,但這種不穩定與單一儲備貨幣所導致的不穩定具有不同的性質。單一儲備貨幣導致的是絕對的腐敗,多元儲備貨幣則會在它們之間構成一種有效制約,就是說在主要主權經濟體之間構成制約。

  同時,對較小主權經濟體來說,多元儲備貨幣給他們帶來更多生存空間,而無論是單一主權儲備貨幣還是超主權儲備貨幣都會使得他們的生存空間最小化。多元儲備貨幣是次優選擇,但更具現實性。

先作內部改革才可持續發展

  金融危機之後,美國開始了內部金融改革。但即使是內部改革,也因為眾多的既得利益而困難重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根本提不到美國的議事日程上來。

  從G20部長會議上美國的表態,從美國對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否定上,可以明確看出美國要做什麼。況且,美國仍有“一票否決”權,否決任何意在挑戰美元的改革建議,更不用說那些要革美國命的建議了。

  在大蕭條時期,美國已經有足夠的實體經濟力量來承當其國際責任了,只是美國不願罷了。但是今天的中國不僅沒有足夠的政治意願來充當國際領袖,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擔當這一領袖角色,更不具備全球性大國的內部制度條件。任何國家能夠在國際社會扮演怎樣角色,內部經濟和制度仍然是基礎。

  無論從美國西方的態度,還是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來說,重建國際金融體制會是漫漫長路。G20可能只是這個大談判(grand bargaining)的開端。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理當承擔其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中國要積極參與改革,但中心的任務還是把自己的內部事情辦好,尤其是要把各方面的制度建設好,達到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可持續發展。

  在內部制度還不具備中國承擔過度國際責任的條件時,過度的國際承諾會顯得力不從心。在長遠看,只有當中國有能力提供另外一種儲備貨幣時,才會有能力建設一個較為公平和公正的國際金融秩序。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