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沈崇案學潮,“理中客”為何不受歡迎

http://www.CRNTT.com   2015-01-18 10:49:52  


 
  這當然和信息傳播規律有關。沈崇案發伊始,最能贏得舉國關注,過了大半年後,結局雖難令國人接受,但輿論議題早已轉移——國共內戰期間社會議題轉移之快遠非承平時期所能比擬,終難再現抗議盛況。但反美的主題卻延續了下來。在這個意義上,沈崇案的發生,只是提供了一個反美的口實而已。只要大家內心認為反美存在合理性,任何與美兵發生關聯的事件,都會為我政治所用。

  時為上海市長的吳國楨晚年回憶時,說他曾以如下話語質問准備罷課的上海交大同學:“請注意,當俄國人占領東北時,有多少中國婦女遭到了蹂躪?如果你們一定要示威,那麼應當針對這個劣跡更大的罪犯。或者,如果你們一定要對美國示威,那麼同時也應該對蘇聯示威。”

  這當然也是“理中客”的話語風格,可以想見難以說服激進學生。

  我們不妨結合《蕭軍東北日記(1946—1950)》看這個問題。在日記中,蕭軍提到,他1946年12月7日去東北大學演講,發現學生們“對蘇聯仇視,對共產黨有距離,這是普遍情緒”。次年1月9日,抗議沈崇案的示威也蔓延到東北,蕭軍在日記中寫道:“去參加了學生的反美集會,我講了話,使他們那種輕浮的感情漸沉下去。我本想也把蘇聯軍隊那種獸性行為引證說明,任何國家的軍隊,凡有此行為的全為獸行,全應反對。但我只是暗示他們,一切要靠自己,不獨不能相信敵人性的‘朋友’,就是真正的朋友,也不能存著絲毫依賴心。”

  東北學生普遍敵視蘇聯,為什麼也參加沈崇案的反美示威?

  我們固然可以說,沈崇案發生與否,不構成“美軍是否退出中國”的根本理由。假設在某一特定歷史時段,美軍確有駐扎某地的合理性,在道理上我們不能因一例大兵涉嫌性侵案而將此完全推翻。但在美軍駐兵合理性全不被認可的前提下,一起強奸事件適足以將全面反美的口號激起。1946年的中國,“反內戰”是最強音,對國共聯合政府還抱有期望的知識分子,很容易污名化美國不可能完全中立的調停介入。

  在一個非常態的社會里,“理中客”的聲音注定受到奚落。在這樣的社會里,個案的邏輯並不重要,所有的觀點陳述都會被匯集到站隊表態的陣營劃分中去。一個以站隊思維來劃分友敵的知識群落,固然談不上成熟,但這種現象的真正危險體現在知識共同體之外:在一個觀念需要非理性對決的社會,最終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平複紛爭?

  1946年底的預示是,槍杆子最終解決了一切。

  作者:韓福東,《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來源:騰訊大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