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回首:志願軍撤離朝鮮全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13-03-03 09:40:42  


 
  (3)停戰談判簽字的時機問題。第五次戰役後,中方已經感到吃力,決定“邊談邊打,爭取談判解決問題”,但“朝鮮領導人對於停戰談判有些戒心”,金日成認為這“是中國力圖達到停戰和擺脫援助朝鮮這一負擔最明顯的表示”,在後來的談判中他們又覺得中方過分寬容和讓步,金日成甚至對樸憲永說:“我寧願在沒有中國人的幫助下繼續進行戰爭,也不願意做這種讓步”。因此,蘇聯大使注意到,“朝鮮人對中國人的態度明顯地冷淡了,朝鮮人更加堅定了依靠蘇聯的方針”。而到了1952年下半年,當停戰談判因戰俘問題陷入僵局時,毛澤東主張把戰爭繼續下去,“因為這打亂了美國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但朝鮮方面卻希望接受美國的停戰條件。雙方又陷入矛盾之中,據拉祖瓦耶夫向莫斯科報告說:“金日成表示:應該建議簽訂停戰協定,拖延談判是不利的,因為美國的空軍正在繼續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造成慘重的損失。他看不到繼續就戰俘問題進行爭論有什麼合理性,因為這些爭論正在導致更大的損失”。同時金日成還認為中國志願軍的大多數戰俘都是以前蔣介石軍隊的人,在政治上不可靠,所以“為了他們去鬥爭沒有特別的意義”。應該說,金日成考慮的是朝鮮的實際利益,而毛澤東則著眼於在東北亞的安全利益,斯大林從蘇聯與美國對抗的全球戰略出發,再次支持了毛澤東。

  正是這一系列的矛盾與衝突,朝戰期間以及戰爭結束初期,中朝關係很是緊張,雙方產生了不少猜忌和摩擦。比如1955年蘇聯副外長庫爾久科夫在關於朝鮮和中朝關係的報告中稱:“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坐落在離平壤幾十公里的地方,朝鮮領導同志極少去那裡……朝鮮同志輕視了中國援助朝鮮的作用和意義,在平壤對武裝干涉者戰爭展覽館,12個戰功展覽廳只給了中國志願軍戰士一個,而其餘的展覽廳中,朝鮮人民軍的作戰行動被解釋成與中國志願軍的作戰行動無關。”

  2、朝戰結束後毛澤東讓志願軍幫朝鮮戰後重建,想以此修復與金日成的關係

  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去抗美援朝,最終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成功,但卻換來了跟朝方關係的惡化,這並不是毛澤東想要的結果。因此,為了修復與金日成的關係,毛澤東決定在朝鮮戰後重建方面給其大力援助,以贏得金日成的好感。比如1953年先宣布整個朝戰期間中國援助朝鮮的7.29億元(人民幣新幣)全部“無償地贈送給朝鮮政府”,後又撥人民幣8億元無償地贈送給朝鮮,作為戰後重建的費用。

  為了改善志願軍與朝方的關係,中方命令志願軍全面參與朝鮮的戰後重建。比如修建房屋:“金城地區的志願軍部隊在20多天時間內,幫助當地人民修建了1400多間房屋。志願軍的一支部隊在7天內幫助昌道郡水泰里人民修建了300多幢房屋,還將節約下來的糧食救濟當地缺糧的人民。駐在淮陽郡的志願軍部隊經過55天緊張勞動,幫助當地人民蓋起了一座能容納1200多人的大禮堂,比戰前淮陽郡原有的禮堂還大。到1957年底,志願軍各部隊幫助朝鮮人民共修建民房27394間、學校283所、公共建築432座及其他小型工廠和磚瓦廠等。”比如支援災荒幫助耕作:“1954年志願軍指戰員節省糧食350萬公斤,衣物、用品10萬多件捐獻給朝鮮人民,幫助朝鮮人民渡過當年災荒。1955年,志願軍指戰員又自動募捐集資購買500部當時中國生產的雙輪雙樺犁,捐獻給朝鮮農業合作社。到1957年底,共幫助田間勞動5.3餘萬畝,送糞320萬擔,植樹550餘萬棵。”再如幫助修路:“停戰以後,志願軍在朝鮮的鐵道兵部隊共10個師,經過3個月的緊張勞動,共修復、改善和新建橋梁282座,延長1.5萬多米,並修復線路19處,延長6000多米,車站34處,延長1.5萬多米,給水設施37處,隧道21座,完成土石方21.9萬多立方米。”為了保證志願軍能夠真正做到這些,志願軍還專門規定連隊應有70%的人員、機關應有20%-40%的人員,全年幫助朝鮮人民勞動的時間應達到7個勞動日。

  儘管如此費盡心機,但毛澤東修復中朝關係的努力終於還是失敗了,因為有三個關鍵性矛盾導致朝方對中方以及志願軍的芥蒂越來越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