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抓住穩增長契機撞開壟斷大門

http://www.CRNTT.com   2012-05-31 08:24:33  


民間資本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訊/5月26日,銀監會發布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至此,已有六個部委密集出台文件,向民間資本敞開大門,除銀監會外,國資委、證監會、交通部、衛生部、鐵道部都在各自領域出台了積極政策。有專家稱,這些意見使民間資本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光明網刊登時評人馮海寧文章表示,多部門密集出台實施意見的背景,是今年2月國務院明確提出上半年制定出台民間投資實施細則的時限要求。顯然,六部門按時交上了各自的“作業”。而國務院要求相關部門出台實施意見的背景是,雖然先後出台過兩個民間投資“36條”,但民資進入很多壟斷行業依舊處處碰壁。

  這次出台實施意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給“36條”安上“腿”,讓民資真正邁進壟斷行業,撞開“玻璃門”。儘管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也值得期待,但需要看到兩點:一是各領域的實施意見皆由相關部門單方面制定,並未公開徵求公眾意見。那麼,這些實施意見就可能與民企的期待有一定距離。

  另一方面,針對各實施方案的文本,儘管有肯定,但質疑的聲音同樣不少。以鐵路實施方案為例,有文章指出有多個“攔路虎”需要清除,比如,鐵路系統是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定價統一清算,民資沒有任何自主權怎麼會願意進去?再如,民資進得去能否出得來?所有的質疑其實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即沒有鐵路系統體制改革為前提,民資怎敢輕易進去?

  文章認為,儘管六部門出台了實施意見,但所有壟斷行業都需要深層次體制改革,比如限制壟斷企業的各種特權等。如果沒有改革來鋪墊和開路,民資必然顧慮重重,望而卻步。真正讓民資碰壁的“玻璃門”其實是體制。只有改革先行,創造了適合民資生存的環境,才能真正進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