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全方位把握世界城市發展新趨勢 | |
http://www.CRNTT.com 2012-04-11 08:14:19 |
生態:低碳運行成為未來主攻方向 為應對經濟危機,世界主要國家均將低碳環保作為未來著力發展的重要領域。國際城市的轉型戰略也借助了這一“綠色東風”,將低碳、環保作為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以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國際城市發展中普遍出現的人口激增、無序擴張、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加劇以及社會分配不平衡等問題,變得更為尖銳和凸顯,帶來城市低碳發展的需求。低碳運行成為2012年國際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對城市宏觀層面碳減排額度博弈與革命性技術突破的規劃與探討相對減少,而從小處、實處著手,從改變生活方式著手推進低碳的力度則有所增強。 在總體規劃方面,“綠色城市”概念得到普遍認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邁向綠色經濟:通往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各種途徑》中提出,“綠色城市”是綠色經濟在城市範疇內的延續。該報告特別指出,城市中的各組成部分,包括交通、建築、能量、水、廢物、科技等都必須採取措施促進綠色發展,同時提出政治體制改革、政策創新、市場激勵與消費者參與等驅動力共同作用,才能使傳統城市向“綠色城市”轉變。在微觀層面,從生活方式與微觀個體行為方式入手,改變城市運行模式進而達成低碳的目標,是城市生態領域的新視角。 治理:關注“城市病”的應對與化解 交通擁堵、人口壓力增大、突發自然災害等,使“城市病”這一關鍵詞在公眾視野中的出現頻率驟然提高。相應地,國際城市的治理內涵,也將在以往發達國家城市偏重體制、機制調整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更趨關注城市快速發展與外部因素影響雙重背景下“城市病”的應對與化解。 “城市病”,主要根源於城市資源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國際城市由於經濟、社會、交通、文化等優勢,成為移動人口的集中流入地,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張既為城市帶來了豐富的人力資源,但也成為引發“城市病”的主要症結。從國際城市的治理體制上看,“城市病”問題的解決應從“管”與“控”兩個層面加以應對。其中“管”指的是對“城市病”的事前預防與管理機制設定。在當前主要城市最棘手的城市交通運行方面,許多國際大都市通過制定交通發展戰略,發展集約型城市形態,創造短距離交通出行環境,提供高品質的公共交通服務等措施,促進交通與城市發展的協調。“控”則主要關注“城市病”引發的突發事件以及自然災害的防範應對,其更多針對事中控制與事後管理。以城市綜合應急管理體系為代表的“城市病”應急控制機制,對於城市的穩定運行與協調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空間:培育特色功能區域尋找新增長極 在大都市區發展進入成熟階段、郊區化擴展已接近極限的背景下,尋找空間布局發展的新增長極,逐漸成為國際城市空間發展的主要趨勢。首先,中心城市與郊區的關係調整,是國際城市利用空間功能重組獲取城市發展新動力的重要領域。在未來5—10年中,城中心的發展將對大城市的全球影響力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郊區的發展也開始著力擺脫無限制蔓延、功能單一的尷尬缺陷。美、歐、日有關國家的特大城市通過建立郊區產業體系、增強郊區功能、提高城郊通勤效率等手段,積極推動郊區新城的功能複合化與集約發展。其次,對大都市區內部特色功能區域的培育,也成為國際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作為城市間連接門戶、大都市間的競爭合作新載體,機場的功能得到眾多城市的關注。《全球機場城市報告》提出,機場將如同18世紀的海港、19世紀的鐵路、20世紀的高速公路一樣決定產業的選址。圍繞以機場為產業集聚的中心區域,將可能形成包括居住、商業商務、休閑和購物等綜合功能的新興城市形態。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