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孫立平:中國貧富差距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1-04-18 08:57:17  


 
  財富在政府和個人之間是如何轉移的?

  第二個環節需要考慮的是國家和個人之間的財富轉移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是雙向的,一方面是個人財富會通過一些途徑轉移到國家的手裡,反過來轉移到國家形成的公共財富又有一部分會流到個人的手裡。將個人的財富轉移到政府的手裡,有明的、有暗的,其中最明顯的環節有三個,稅收、社保繳費、出讓土地的收入。從中我們能看出,政府從社會中抽取的資源過多。 

  首先是稅負的增加,這是我們都會明顯感受到的,尤其在最近的這幾年,政府所有的調控到最後幾乎都變成了一個字,那就是錢,如果說兩個字那就是收錢,還有一個理由,“理順稅制”,說要理順稅制很多稅種要出台,你有房子要收房產稅,開車要收環境稅,你要社會保障要收一點社會保障稅。稅負的增長是一個明顯的趨勢,幾年前我就說過,稅負的加重將會成為中國社會矛盾新的焦點。 

  第二個是社保繳費。根據清華大學白重恩教授的研究,中國五項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於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這一比例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按照世界銀行2009年最新測算的實際承受稅率,中國的社會保險繳費在18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是東亞鄰國和鄰近地區(香港和台灣)的4.6倍。 

  再有則是出讓土地的收入。嚴格來說出讓土地的收入不能看做是個人財富向政府的轉移。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數據,2009年中國土地出讓總價款為1.59萬億元,同比增加63.4%.2010年中國賣地收入2.7萬億,增幅超70%.雖然土地收入不能完全看做是民間財富向國家的轉移,但至少其中農民在土地上的損失是具有這種性質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暗的途徑。一是物價,現在國有壟斷企業無論提供的是商品還是服務,價格都非常高,人們在消費這些商品和服務時是多花了錢的,通過這樣的途徑,個人的財富直接轉移到了國有壟斷企業那裡去,這等於間接向政府或向國家的轉移。 

  還有一個是人們不太容易發現的出口和外匯管理體制,以及由這種體製造成的財富縮水所導致的財富轉移。按照我國目前的外匯管理制度,人們在出口獲得美元之後,是要把美元賣給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再按照匯率印發人民幣。有人將其稱之為中國經濟的陷阱,即經濟增長越快,出口越多,中國的外匯儲備就越多,印的鈔票也越來越多。換言之,中國的經濟越發展,通貨膨脹會越嚴重。這樣就使民間財富以貶值的方式流入政府手中。 

  財富到了政府的手裡,形成了公共財富,還要通過各種途徑向個人轉移。這個轉移有正當的途徑,有不正當的途徑。正當的途徑就是所謂的再分配。政府提供公共福利、公共服務,提供社會保障等等。總體上中國政府再分配的比重比較小,再分配的職能也還是有限。但近些年來,各級政府在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上的投入不斷加大,也意味著通過這種方式國家財富向個人的轉移在明顯增加,這對於緩解社會中的利益關係失衡開始發揮重要作用。 

  但與此相伴隨的是更大的政府公共財富向個人不正當的轉移,這就是國有資產的流失。有資料顯示,國有資產改制破產過程中,通過低估漏估、低價轉讓,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入個人腰包。此外還有礦產資源領域發生的國有資產流失。 

  第三個就是不正當的福利和三公消費,這實際上也是國家財富向個人轉移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