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野雞大學”:一部美國教育創業史 | |
http://www.CRNTT.com 2010-07-15 11:40:47 |
第二波變質潮:為滿足退伍軍人需要 20世紀,美國出現了第二波“野雞大學”演變為“文憑工廠”的大潮,並且誕生了一批真正以販賣文憑為唯一業務的“野雞大學”。1944年的“軍人重新安置”法案(GIBill)讓數以百萬計的退伍軍人進入大學學習。為了一下子吸納這麼多的新學生,美國新開辦了許多大學。當然並不是人人進大學都是為了學習知識的,有的人只要文憑,不要學習,文憑便成為顯示受過大學教育的唯一實在憑證。更有不上大學也要文憑的,既然有這樣的需要,“文憑工廠”自然也就大有發展的空間。 當時的“文憑工廠”問題非常嚴重,所以後來國會在為朝鮮戰爭退伍士兵制定類似於“軍人重新安置”的法案時,附加了一個條款,規定提供這項服務的教育機構必須符合學術資格認證機構規定的標準。學生只有進入這樣的學校才能享受聯邦政府的資助,這項規定一直沿用到今天。美國對大學的學術資格認證制度也從此才慢慢建立起來的。 開放的教育市場:中國人也赴美辦“野雞大學” 美國塑造了一個極度開放的教育市場環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質量良莠不齊的局面,而且為那些對海外文憑有特殊需求的國家提供了一個特殊平台。根據美國憲法,聯邦政府不能直接管理高等學府,只有私人和州政府有權創辦大學,而認證只能通過非政府的第三方認證機構進行。而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對大學的管理相對寬鬆,所以販賣文憑的“野雞大學”也多位於這兩個州。 2002年,一個叫王繼徵的中國人專程赴美,在美國夏威夷州先後注册了兩所大學,成立於2002年5月14日(Honolulu University),和2002年7月14日(University of Honolulu),中文名均為“檀香山大學”。2003年王繼徵又將前一所(Honolulu University)更名為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翻譯過來是“國際認證委員會”,為他所創辦的另外兩所大學提供認證——僅通過一次簡單的改名,美國就又多了一家由中國人成立的“國際認證機構”。成立後該校返回大陸招生,宣稱持大專以上文憑即可申請攻讀 DBA(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為此曾有80多名中國企業家就讀於此學校。但隨後學校被舉報,被美國法院勒令解散。 結 語 在高等教育極為發達的美國,恰恰也是“野雞大學”最多的國家,它曾在美國歷史上扮演了普及高等教育和實用技能的重要角色。但隨著教育民主化的演進,“野雞大學”開始分化,這就塑造了最頂尖的大學和最混亂的教育市場。但是,這些“野雞大學”並沒有把美國教育搞亂,恰恰它們的存在,使得每一個購買教育的學生和家長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每一所大學為自己的聲譽負責。 (來源:網易評論《另一面》2010年7月15日)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