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中評智庫:習近平的“心靈契合”統一觀 | |
http://www.CRNTT.com 2018-10-01 00:16:24 |
二、主動式和平統一的作為 習近平在會見連戰時說到“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14〕這就清清楚楚地告知台灣,在兩岸關係中大陸方面才是自變項,台灣衹是依變項,同時也清清楚楚地宣佈堅定不移推動以“祖國和平統一”為導向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由於北京有“信心和能力”,所以掌握了主動性,和平統一是對各方有利、對未來有利的政策,所以習近平毫不猶豫地繼續堅持。關鍵是如何作為,才能達成目的呢?個人以為習的做法有兩個方面是不同以往的:一是改變對“國家統一”內容的要求;二是將“國家統一”的新內容和對台工作的群眾路線相結合。 (一)“統一觀”的內容微調 在鄧小平時代他所提出的統一的內容就是“一國兩制”,鄧小平用了最通俗的話說:“一國兩制的方式,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這不很好嗎?”〔15〕他甚至把“一國兩制”這個和平統一的方案,明明白白地說“我們的底全部亮出來了”〔16〕。簡言之,鄧小平內心所想的“統一觀”,是以“國家的形式統一”為主,其他可以不變。 江澤民說“我們曾經多次建議雙方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17〕從國家統一的角度看,江澤民的“統一觀”是以“兩岸政權關係的調整”為國家統一的第一步,然後是比鄧小平所說的“國家的形式統一”更具體的是“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胡錦濤說“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我們再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18〕胡強調了“中國的國家主權並未分裂”,所以“復歸統一”所指“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如何“結束政治對立”,胡建議“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而江澤民所強調的“共同承擔義務”,到了胡的時代已經不再提及了。 到了習近平談“統一”時,除了“胡六點”所說之外,習近平說“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應該說這是“統一觀”的重大轉變:習近平最早提出“心靈契合”說,是2013年對吳伯雄說的。吳伯雄事後在受訪時說,尤其習近平講了一句話,很有禪意,他所希望的統一不是形式上的統一,而是兩岸人民心靈的契合,心與心能夠完全互相接受,心連心,“我覺得這句話讓我很感動”。〔19〕之後“心靈契合”一詞就不斷出現在習近平相關的講話之中。次(2014)年在兩會及今(2018)年四會連戰時,都提到“實現心靈契合”,而直接將“心靈契合”與“國家統一”連接起來,是他在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2015年習近平會見朱立倫時,他說:“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20〕見洪秀柱時,他說:國共兩黨要推進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心靈契合,增強中華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自信。〔21〕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