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的希望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6-04-25 07:44:50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結構、發展方式、增長動力的重大調整和變化,因此我們需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的狀況,總體來說,表現還是很不錯的,經濟增長6.7%。儘管仍然延續了近些年以來的下降趨勢,但在下降當中也有很多積極的變化。

  華夏基石e洞察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餘斌文章認為,這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所謂增長階段轉換說的是過去我們處在高速增長階段,但這個階段已經結束了,正在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我們希望中國經濟能夠在新的增長平台上保持穩定,但必須要實現再平衡。過去在高速增長階段,供給和需求的總量和結構是平衡的,今天我們需要在中高速這個新的增長平台上實現供需總量和結構上的再平衡,只有保持再平衡,中國才有可能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

  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9.8%,其中2011年到2015年,十二五規劃的這五年,年平均經濟增長7.8%,略高於7%的目標;2016-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要比2015年翻一番,要保持6.5%的平均增長。李克強總理說,要實現GDP翻一番的目標,這五年年均增長要達到6.53%。中財辦一個領導算得更細了,這五年要實現GDP翻一番的目標,平均增速要達到6.523%。習主席在五中全會建議說明當中提出的增長底線是6.5%,因為只有經濟增長達到6.5%以上,我們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對此,以下兩點至關重要。第一,年均增長6.5%以上,並不是指這五年每年的增長都需要達到6.5%以上,經濟運行永遠是在高漲-衰退-簫條-復甦之間循環往複波動的,可以前低後高,退一步進兩步,只要五年平均增長6.5%,我們就可以實現GDP翻一番的目標。第二,這個增速指的是全國平均增長速度,並不是說在十三五期間,每個地區、每個產業或者每個企業都需要達到6.5%的增長。比如像北京、上海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達到70%以上或接近70%,它實現6.5%以上增長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還有東北、華北地區經濟轉型面臨的困難很多、挑戰很大,它們在這五年當中能夠達到很高的增長也是極不現實的。所以,這裡強調的是“全國”“年度”的平均增長。

  接力賽:追趕接力的高危環節

  文章表示,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處於滑坡的狀態。去年增長6.9%,今年一季度增長6.7%,經濟增長持續下行的趨勢並沒有改變。但是,我們的經濟增長叫做調速不減勢。什麼叫調速不減勢呢?調速是指經濟增速從10%逐步下調到7%,但是中國經濟總量上台階的趨勢並沒有因為速度下調而減弱。當中國經濟規模大幅度提升之後,相對較低的經濟增長可以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的市場機會。

  今年,李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稱,今年中國發展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挑戰更為嚴峻。經濟增速換檔、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後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階段,各種矛盾和風險明顯增多。

  這說明,第一,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十三五這五年可能是風險集中爆發的時期。一方面我們要應對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我們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危機的底線。怎麼看待中國經濟當前的運行狀況?我們是這樣解釋的:在發展中國家追趕進程的不同階段,後發優勢的重點,蘊藏的增長潛力不同,從而帶來經濟增速、增長動力、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相應變化。根據國際經驗,結合中國實際,可以將後發國家的追趕進程區分為五個階段,即起飛階段、高速增長階段、中高速增長階段、中低速增長階段和增速回歸階段。所謂的追趕進程是指追趕發達國家的進程,這是我們分析了世界上五十多個國家的情況做出的判斷。

  發達國家的增長,在每年2-3%的水平上,是相對穩定的。但是作為一個落後國家,只要能成功實現經濟起飛,可以在很長的一個時期保持比發達國家高出很多的經濟增長,我們把它叫後發國家的追趕進程。後發國家的追趕進程由若干個不同的階段構成,形成完整的追趕周期,形成倒U形的趨勢。

  僅就中國而言,1978年到2012年是改革開放的35年。在這35年中,中國年平均增長7.8%的階段已經結束了,我們現在正在進入的是中高速增長階段,預計這個階段大概延續十年左右。在這個十年中,預計平均經濟增長在6%左右。目前我們處在交接棒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能夠順利的實現交接棒,接下來我們將以中高速繼續我們的追趕進程。但是在接力賽程中,交接棒是一個高風險的階段,接不好會出現“掉棒”的危險,中國現在正處於這樣一個非常危險的時期。

  新舊動力替換:改革期的三大轉變方向

  文章稱,簡單回答兩個小問題:美國人比我們富有,人才優勢明顯,技術比我們先進,制度比我們完善,我們在很多方面和美國相比都有很明顯的差距。但他只有2%的增長,為什麼我們可以達到7%呢?問題在於,美國早已是一個成熟的經濟體,而中國還有接近一半的人生活在農村,還有很多的後發優勢沒有釋放,還沒有完成追趕的進程。因此,儘管我們在很多方面跟美國相比都有差距,但是我們處在完全不同的階段。美國有2%的增長,它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我們可以達到7%左右,我們還有巨大的追趕和增長的空間。

  第二個問題,去年中國經濟增長6.9%,印度增長7.5%,印度的經濟增長首次超過中國。難道我們還不如印度嗎?什麼道理呢?我們已經走過了高速增長階段,而印度尚處於起飛階段甚至更早。所以,去年他比我們高0.6個百分點,以後可能會高出6個百分點,這樣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這是我們對世界上很多後發國家追趕進程所做的基本總結。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舊動力轉換、由要素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提升、由中等收入邁入高收入“驚險一躍”的關鍵時期。我們現在面臨三個大的轉變。

  第一,過去我們主要依賴傳統的增長動力來支撐經濟的高速增長。現在傳統的增長動力正在逐步衰減,我們需要通過創新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從而實現新舊增長動力的平穩轉換與接續。習主席曾經講,當傳統的增長動力不斷衰竭,新的增長動力遲遲不能形成,就形成了新舊動力青黃不接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長必然大幅度衰退。

  第二,過去我們靠資源要素的高投入、高消耗、環境高污染來實現粗放型的高經濟增長,現在則要向要素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的提升,未來我們要以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第三,由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說進行解釋,世界銀行把所有國家分為四類:低收入國家、下中等收入國家、上中等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2000年以前,中國一直是低收入國家,2000年以後我們成為了下中等收入國家,並在這個階段保持了十年,我們現在要向世界上的上中等收入國家轉換。這三個大的轉變時期,也是中國改革十分關鍵的時期。

  L形走勢:行業的問題帶來全局的風險

  文章分析,投資出口和工業驅動增長的模式漸行漸遠,而依靠消費、服務增長和效率提升支撐的模式越來越近。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的是消費、服務和效率提升。增長階段轉換導致的潛在增長率下降趨勢短期內難以逆轉,經濟增速出現改革開放以來從未有過的長時間、大幅度調整。有些經濟學家認為,自2010年以來,我們一直處在滑坡的過程中,一旦達到底部,經濟就會出現V形反轉,重新回到高增長的軌道。我們認為這是極端錯誤的,沒有任何可能性。未來中國經濟逐年滑坡到底部之後,我們將在新的中高速的平台上保持穩定,呈L形的走勢。

  為什麼很多企業家感到很迷茫?找不到方向?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們從未經歷過今天這樣的情況,所以迷茫也是很正常的。不僅如此,隨著經濟增速逐步放緩、探底,中國有可能進入各種風險不斷積累並集中釋放的時期,包括金融系統、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地方債務等風險點明顯增多,並可能交叉傳染,增大發生風險的概率。房地產市場出現轉折性的變化之後,很多房地產企業破產倒閉是不可避免的。這本來是房地產這個行業出了問題,但由於地方政府過去借了很多債,要依靠土地的升值預期來償還。當房地產這個領域出現問題,地方政府的土地賣不掉,賣不上價錢了,原來償還得了的債務今天就還不了了,所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就可能爆發。而地方政府債務多數借的是銀行的錢,當大量的欠銀行的債務還不了的時候,就可能導致銀行的破產倒閉。中國這些問題是高度關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一個領域出現問題,就可能帶來全局性的問題。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和地緣政治風險與國內風險因素相互交織叠加,還將使我們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嚴峻到什麼程度呢?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在1960年達到中等收入的101個經濟體中,到2008年,差不多半個世紀以後,能夠成功翻越高收入門檻的經濟體只有13個,能夠從中等收入實現“驚險一躍”進入高收入國家的比例為10%多一點,只有10%多一點的國家能夠翻越高收入之墻,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另外接近90%的國家都失敗了,其中大多數國家未能實現增長階段轉換,不同程度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少數的幸運者,如日本、韓國,中國的香港、台灣,也是在經過系統性經濟金融危機的衝擊以後,市場主體被迫調整並逐步適應新的宏觀環境,在相對較低的增長水平上實現了新的均衡。

  嚴守: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

  文章指出,觀察過去的半個世紀,對中等收入國家來說,只有兩個結果,第一,90%的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現長期的經濟停滯。還有10%多一點的國家在經過了系統性經濟金融危機的衝擊之後,在相對較低的增長水平上實現了新的均衡。

  經濟增長持續下行,是負增長,即經濟衰退。長期的經濟停滯,徘徊不前,有的延續十年二十年,有的長達三十年,然後出現經濟的弱增長。在這個地方挖了一個大坑,叫做中等收入陷阱,出現的概率接近90%。極少數的幸運者在經過了經濟持續下行之後,爆發系統性的經濟危機,以大量的企業死亡為代價,然後,經濟再逐步恢復至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這樣的概率大概在10%多一點。

  過去中國創造過經濟奇跡,因為到現在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保持超過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是唯一做到的國家,所以被稱之為中國經濟奇跡。我們希望中國在經過了前些年的調整之後,到了目前這個階段,能夠在中高速的平台上保持穩定。也就是說我們既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還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經濟金融危機的底線,在中高速的平台上保持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我們能守住這條紅線,中國將再創經濟奇跡。但到目前為止,這樣的目標,在世界上並沒有觀察到先例。

  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往往是一個要出重大問題的這麼一個時期呢?在高速增長階段,出現經濟周期性下行時,由於市場需求擴張潛力巨大,企業可以通過自我調整等待下一輪高漲的來臨。熬過了冬天,春天自然會到來。在高速增長階段,也會出現短暫的經濟低迷,企業的日子也很難過,但是那個時候你什麼也不需要做,睡覺就可以了,叫冬眠。在經濟的短暫低迷階段,企業只需要消極等待新一輪高漲的來臨,那時候,企業面臨的困難自然會迎刃而解。在高速增長階段,企業經營可能會犯錯誤,也可能欠一堆債務,沒關係,這一輪失敗了,但是下一輪高漲來臨的時候,只需要抓住一個機會就能翻身,就能償還欠下的債務,因為畢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市場需求擴張的潛力巨大,給你提供了翻本的機會。

  銀行依靠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張,在資產價格大幅攀升的過程中可以輕而易舉地消化不良貸款;銀行貸款有一百個億,其中十個億是呆壞賬,不良率達到10%,那這個銀行就要關門。但是如果銀行把它的信貸規模從一百個億擴張到一千個億呢?十個億的不良貸款算什麼?還是一個很好的銀行。銀行通過不斷擴張它的信貸規模,來保障它是一個優良的銀行,當然很重要的是資產價格大幅攀升。

  蓋這棟樓,本來花一個億可以蓋好,結果內部管理不善,跑冒滴漏的地方很多,結果花了兩個億才蓋好。問題是這棟樓的市場價格在十個億,花兩個億也沒關係,仍然屬於優良資產,仍然可以給你提供穩定的投資回報。所以,高速增長階段本身是可以化解這些矛盾和風險的。地方政府經營土地,加大基礎設施投資,起到了經濟內在穩定的作用。一旦短暫的經濟低迷來臨,中央政府帶頭,號召地方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中國很快就會出現新一輪的高漲。高速增長階段具有掩蓋、消化、吸收矛盾和風險的內在機制,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市場需求擴張潛力巨大;第二,資產價格大幅度的攀升。因為有這兩個重要的內在機制,所以過去三十多年,我們的經濟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現在,進入增長階段轉換期以後,潛在的增長率明顯下降,原有的景氣循環周期被打破,風險消化機制不再繼續有效,但市場主體行為並未及時調整,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難以為繼。過去依靠不斷賣地來償還欠下的債務,來擴張城市的規模,來“攤大餅”、蓋新城,今天,土地賣不掉了,企業接受沉沒成本,主動化解過剩產能的意願不足。假如我把三十多年掙的錢投資到煤礦,然後卻賣不掉,你讓我關門,意味著我三十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你能做這樣的決定嗎?日子自然很難過,其他人的日子也差不多如此。怎麼熬呢?如果把別人熬死了,我的煤就好賣了,可以主動化解沉沒成本。為什麼僵屍企業很難退出?為什麼政府要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銀行為避免當期貸款損失,會極力支持劣勢企業的生存和運轉。銀行把一百個億貸款貸給企業,如果企業破產倒閉,銀行就會增加呆壞賬。企業已經活不下去了,證明銀行的貸款是錯誤的,但它還在不斷給企業發新的貸款,那是錯上加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下降。這些問題和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容易誘發系統性危機。為什麼90%的國家都會失敗呢?100%的國家都會發生危機呢?就是這些問題出現以後,很難得到解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