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鄭振清:蔡英文能成布萊爾式的政黨領袖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9-08 00:22:19  


蔡英文會成為“台灣的布萊爾”嗎
  中評社9月8日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及清華台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在《中國評論》月刊8月號發表專文《蔡英文與民進黨路線演變:分配政治與兩岸關係》,作者認為:“儘管蔡英文的政治生命有限,但民進黨作為代表相當一部分台灣人民利益的政黨的政治生命是無限的。作為黨主席的蔡英文必須不斷努力,將民進黨帶進台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道上,她本人能否成為布萊爾式的政黨領袖,端視這種努力能否成功。”文章內容如下:
  
  從1980年代末到2008年,主導台灣歷次選舉運動的政治模式,無疑是“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每逢重要選舉,省籍、族群與國家認同觀一再被炒作和操弄,塑造出台灣政治的基本面貌。不過,自2008年以來,隨著台灣出口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與競爭中逐漸掉隊,加上全球金融危機對台灣經濟的嚴重衝擊,延續了半個世紀的均富增長模式在台灣已經難以為繼了。①這種全新的經濟社會格局,對台灣主要政黨的政見主張和社會動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野的民進黨逐漸認識到,過去的選舉利器——省籍、族群議題等認同牌——效力不再,只有回到社會分配議題,走“分配政治”(distributive politics)道路,才有可能吸引更多選民的支持。因此,從2010年底的五都選舉,到2012年初的大選,再到2014年地方選舉進程,我們可以觀察到,雖然“九二共識”、“對中政策”以及“凍結台獨黨綱”等兩岸關係議題在民進黨內部還沒有取得共識,但是民進黨在台灣內部公共政策和社會動員上卻形成了新的政策路線。②這就是宣導社會公平分配的話語體系。催生民進黨新政策路線的人物,就是兩次擔任黨主席的蔡英文。

  同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日益綿密的經濟社會交流也在倒逼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2012年大選,蔡英文以6%的得選比例差距惜敗,她感歎說輸在“最後一里路”,亦即兩岸關係議題。不過,到了2014年,蔡英文的政治理智和領導力還得經受重要考驗。一方面,台灣經濟狀況持續低迷,民進黨的地方實力派精英不得不務實地尋求兩岸區域經濟合作和城市交流,實際上為蔡英文推動調整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過去二十多年來片面強調“台灣主體性”和強化“國家認同”的台灣社會與教育滋養出一種激進的青年社會運動,以2014年春“太陽花學運”為代表,正在不顧一切地撕裂台灣社會,衝擊兩岸關係,拉扯民進黨向民粹主義方向靠攏。

  本文梳理2008年以來民進黨政治路線的演變,結合台灣社會分化狀況與兩岸關係進展,探討蔡英文在社會分配正義和兩岸關係上領導民進黨進行政策調整的空間和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