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收入倍增: 要“實際”也要“中位”

http://www.CRNTT.com   2013-02-05 09:20:54  


收入倍增不但要“實際”更要“中位”
  中評社北京2月5日訊/全國各地的“兩會”正在火熱召開,針對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全國目標,一些省份也設定了較高的目標。例如廣東省便提出了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8%的具體目標。按此增速,廣東可在2018年就實現“收入倍增”的目標,較全國提早兩年。

  廣東部分經濟較發達的城市甚至表明,會在“收入”前加上“實際”二字,亦即這個收入倍增將是剔除通貨膨脹、物價指數因素後的實際增長,而不是簡單的名義收入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特約評論員陳永傑文章表示,敢於把“實際”兩字加在“收入”之前需要相當的勇氣,這充分反映了廣東人務實的特點,令人欣慰。然而,無論是廣東還是整個國家,在推進收入倍增計劃的過程中,都不能只看平均值,因為這個數字的變化只能反映中國城鄉居民收入變化的其中一個側面,而並非全貌。不同城市間的地區差異,以及不同階層間的收入差異更需要關注。

  文章分析,廣東省內不同城市間的地區差異之大,恰好是整個國家地區差異的一個縮影。以2011年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例,在珠三角九市中,最高的東莞達39512.7元(高於上海),然後是深圳、廣州和佛山,均在3萬元以上;最低的則是被劃入“廣佛肇”城市圈中的肇慶,僅有19039.7元(與廣西相若)。換而言之,即使在廣東最富裕的珠三角地區,內部的收入差異也可以超過一倍。考慮到全國的平均數字為21810元,這意味著即使在珠三角之內,也照樣有城市的收入水平低於全國平均值。對此,恐怕不少人都會略感錯愕。

  倘若把視野再放寬到珠三角之外的粵北、粵東及粵西地區,這種差異更加觸目驚心。

  除了韶關的收入水平與全國平均值相若(20328.8元)外,其餘全部“拖後腳”。其中,以河源市的14737元為最低(比甘肅還要低),連擁有龐大的海外華僑網絡的潮州也不過15664.3元(與黑龍江相若)。這意味著,廣東省最富的市的人均收入是最窮的市的2.5倍以上,那怕這些城市能在未來幾年以同樣的速度增長,這個相對差距將仍然存在,並且其絕對值將進一步拉大。收入倍增當然是好事,但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縮城市間差距,會更有現實意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