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外向型經濟 尚需夯實回暖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09-08-01 08:43:25  


中國的外向型經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中評社北京8月1日訊/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反彈;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降幅收窄,環比逐月回升……種種跡象表明,外向型經濟正逐漸擺脫“拖後腿”的角色。不過,外向型經濟的這種反彈要形成確定性趨勢,仍需進一步夯實基礎。 

  中國證券報刊登記者盧錚文章稱,目前,外向型經濟向好具有了較為有利的外部環境。二季度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有所緩和,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出現復甦跡象。經合組織數據顯示,從歐元區、英國到美國、墨西哥和日本,這些國家的總體指標顯示經濟在好轉,金融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實體經濟衰退進一步拖累金融體系的可能性降低。這表明,對中國出口和FDI起到關鍵作用的外部因素回暖可期。

  同時,經過全球產業分工的多年洗禮,中國外向型經濟已形成比較優勢,其質量和抗風險能力不可小覷。即便是在全球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國出口占主要市場的份額以及FDI占全球直接投資的比重仍在上升。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1-4月,中國占美國、日本進口總額的比重比去年全年提高2.3和5.6個百分點。一季度,中國占歐盟的市場份額也比去年提高1.9個百分點。

  文章表示,在持有樂觀態度的同時,也要注意諸多不確定性,首先是國際信貸緊縮的影響並未完全消除,外部經濟環境的好轉並不穩固。國際金融危機短期內難以結束,信貸緊縮和金融風險將在不良資產得到有效處理前繼續存在。有專家預計,要消化約2.8萬億美元的美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損失至少需要2-3年時間。金融風險將明顯延緩全球貿易投資的回升過程。

  其次是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明顯增加,為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道“人造栅欄”。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下滑趨勢放緩或出現回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產業救助和經濟刺激計劃的作用,而這些政策主要是立足於國內需求增長的需要,具有較強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對外部市場的需求拉動作用相對有限。如美國的再投資計劃,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開發、節能改造、教育、醫療等進口需求彈性較小領域;基礎設施改造的材料需求附加了只允許購買美國產品的條件。
 
  此外,從FDI來看,受市場預期惡化、匯率波動和信貸緊縮等問題制約,中國吸收跨國投資的難度在加大。
 
  文章指出,全球經濟逐漸復甦,給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回暖預期,但全球貿易和投資正經歷再平衡過程,已從高速增長轉入調整周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真正夯實中國外向型經濟回暖的基礎,我們除了要進一步落實已經制定的穩外需和外資政策外,更要利用危機的“鮎魚效應”,將短期政策與長期結構性政策相結合,採取差別性的財政、金融政策,在穩定出口和FDI的同時,推動加工貿易向一般貿易轉型,力促外向型經濟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而實現對外經貿結構的優化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