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戶籍改革的經濟發展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4-07-22 09:04:29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訊/近日,中共中央把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作為近期改革的主要任務公之於眾,將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作為涉及億萬農業轉移人口的一項重大措施。

  中國青年報發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文章表示,這是多年來,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表述最全面、指向最明確的一次。那麼,這一舉措,是不是意味著離《政府工作報告(2014)》提出的“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的願景,更近一步了呢?如果仔細梳理戶籍制度改革的基本脈絡,不難發現,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一方面體現出經濟社會轉型背景下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還展示出增長方式轉變和民眾福利改進的歷史腳步。

  戶籍改革: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由之路

  文章分析,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由之路。眾所周知,中國現行的城鄉分治的戶籍管理制度,既是人口流動的管理政策,也是產生不均等公共服務的根源。長期以來,城市居民較之農村居民可以享有相對優質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也更容易獲得良好就業、晉升機會和衛生、健康保障。

  這些與社會福利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在城鄉之間不均衡分布,確有客觀原因:一是中國城市人口聚集度高,具有規模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現實條件;二是經濟發展階段與各地可支配財力等制約,造成了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還清歷史欠賬,真正實現無差別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以教育資源為例,相對於農村,中國大中城市的中小學絕對數量、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和師生比等指標,數倍於相鄰農村地區。即使在大中城市的周邊區縣,基礎教育質量與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

  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思路:第一是直接通過財政補貼,提高教育落後地區的基礎教育水平;第二是實現區域間的教育資源再配置,將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規模化,重點解決已經進城的農村居民子女的入學入托問題。此兩條路徑實現的前提,就是要破除現行戶籍制度下的城鄉分治,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深化戶籍改革將是一項長期的、差異化的系統工程。從客觀上看,中國排名世界第二的GDP總水平和超過13萬億元的財政收入總規模,能夠為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特別是其背後,亟待實現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有力保障。

  但也應看到,與國防、外交等公共產品不同,中國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具有極強的地域特征和個體差異。各大中城市需要解決的戶籍人口問題,以及所需的財政資金規模及本地財政狀況,也都存在顯著不同。根據張力和吳開亞兩位學者的測算,折算貨幣價值的基本公共服務年度均值:排名第一的北京市為28769元/戶口,排名最末的是西寧市5413元/戶口。北京、深圳、上海、天津、杭州、蘇州、寧波、哈爾濱和南京,這9個城市每個戶口的基本公共服務年度均值過萬元,全國平均值則為8848.67元/戶口,中位數值為7077元/戶口。如此情況下的戶籍制度改革,很可能不是給農村居民簽發城市戶籍證就完事,而是要依據各地的落戶成本、可支配財力狀況、及城市基礎設施乃至環境承載能力,科學測算並系統規劃戶籍制度改革的差異化路線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