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韓長賦: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 |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08:36:54 |
財經雜誌發表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文章表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必須統籌解決城鎮化與“三農”問題,努力縮小工農城鄉發展差距,盡快補上農業這條“短腿”,加快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為城鎮化進而為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奠定更為牢固的基礎,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 一、城鎮化的機遇與挑戰 文章稱,大規模的、快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國家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人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也到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階段。當然,這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公共財政分配的引導。還有一方面應該看到,就是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擴大了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在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都對農業產生了強大的拉動作用。 一是城里人的消費量明顯高於農村人。人們一直以來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城里人比農村人吃的糧食少,對農業資源的需求就少。其實不然。一個城里人直接消費的口糧,也就是主食,確實比農村人少。 但是,城里人消費的肉、蛋、奶及水果、蔬菜等大大高於農村人,而這些都需要用糧食來轉化,或者占用糧田來生產。農民一次吃一個蘋果就夠了,而城里人喝一杯果汁要榨三個蘋果。因此,簡單說城里人糧食消費少於農村人是不確切的。另外,城里人消費優質農產品也給農民的生產和增收創造了新的空間。 二是農產品價格的變化。現在,農產品價格已經基本放開了。農業的比較效益、農民的收入水平以及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產品價格,取決於農產品能賣得出去而且又能賣個好價錢。但是常識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東西四個人賣、一個人買,能賣出一個好價錢。這就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初,城鎮化率很低時的情況。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農產品市場基本上是一個人賣、一個人買。隨著城鎮化率的快速提高,很快就會是一個人賣、兩個人買了。這無疑為農產品價格的提升帶來直接的好處。城鎮人口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必然拉動農產品需求增長,拉動農產品價格上行。農民和所有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以及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者,都應該看到和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投資農業不會一夜暴富,但肯定會得到長期和穩定的回報。 當然,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工業化、城鎮化給農業和農村帶來的風險。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城市和工業的經濟效益會明顯高於農業和農村。在市場的自發作用下,農業和農村本已相對缺乏的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會迅速向工業和城市流動,特別是向大城市聚集。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與擴張,工業用地急劇增加,每年都有大量土地包括耕地轉入了城市和非農產業。農村和農業的發展資金原本就嚴重缺乏,農村的存款仍在大量進城,幾乎所有的縣都存在著大比例的存貸差。大量農村人才特別是年輕勞動力進城打工,在為農民增加就業和收入的同時,也導致了農業高素質勞動力和人才的流失,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主要靠留守老人和婦女種田的情況。 工業化、城鎮化使農村的生產要素進城,是許多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歷史必然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國家的經濟社會政策再鼓勵生產要素向城市傾斜,就會加劇要素的不合理配置,導致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即便完全實現了現代化,農村仍將有幾億人口,而且要為十幾億人提供安全的食品供給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實踐中一定要統籌城鄉發展,防止因強調城鎮化而忽視農業、農村、農民,防止各級幹部注意力轉移而導致資源要素配置偏離。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