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應保九二共識及戰略模糊

http://www.CRNTT.com   2021-05-06 00:01:34  


 
  因此,既然大陸方面仍然把“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對“兩點論”的清晰化就不會排斥戰略模糊,而是仍然有必要保持一定的戰略模糊。因而,在總體上講對“九二共識”的清晰化應該是適度的、分殊的清晰化,而不是極度的清晰化。因為極度的清晰化預示著一種極端的情形,即衹要“兩點論”,根本不要戰略模糊。除非兩岸關係發生了顛覆性的變故,否則此種情形應該不太可能出現。

  實際上對大陸來講,在2035年遠景目標已經揭示出國家發展態勢的明朗前景,而由此將築牢“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歷史大勢的情況下,在兩岸關係發展演進中更需要把握好的是兩對關係:一是“兩岸同屬一中”的“強共識”和“九二共識”實際上仍然作為“弱共識”的關係;二是對於作為“弱共識”的“九二共識”,大陸需要把握好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的關係。從辯證的意義上講,“強共識”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而“弱共識”則可以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把“弱共識”發展到“強共識”,是從和平發展轉進到(和平)統一的邏輯順延。而在目前,如果還要維持和平發展,那麼保住“弱共識”,也就是保住“九二共識”及其戰略模糊,是必要的,也有一定的可能性。這對島內某些人來講既是一道必答題,也是一道測試題(itisatestforthe“春暖花開”)。就此,對於如何能夠保住“九二共識”,把握好“九二共識”的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的關係,這裡提出如下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對“九二共識”可以採取“一中原表”的做法,即“一個中國,原版表述”。這樣做別怕費事,先把海協會、海基會關於“九二共識”的兩個版本都擺出來,原文照錄,蒼天可鑒!民進黨不是說尊重“九二歷史事實”嗎?這就是歷史事實。而且,這樣做是有先例的,“胡宋會”會談公報就是這樣做的。〔18〕因此,採取“一中原表”既有充分理由,也有典型案例。

  先說理由。一般來講,漢語習慣用簡約方法概括某項政策或某種概念,但在兩岸關係中處理“九二共識”的問題,後來的事實證明,越簡化反而越容易引起爭議,越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複雜化。蘇起用“九二共識”四個字概括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的關於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結果,本有好心之善,也有簡約之美,還有使用之效;但隨著時間推移和在各方不同解讀下的扭曲與任性,其內容的失真、原義的失傳,乃至後來的爭議之大、說法之走樣,可能也是發明者未曾料到的。民進黨無論其執政還是在野,都一直不接受“九二共識”,並用“九二精神”、“1992年香港會談之基礎”及“九二歷史事實”等繁多說辭混淆視聽,國民黨內部則很早就出現了不同樣式的“一中各表”的說法,而大陸方面也曾一度有過“各表一中”的說法。〔19〕無論是上面哪種說法,都是越簡化概括,越容易產生歧義乃至爭議。因此,不如採取“一中原表”的方式,先把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的原版文本全部奉出,用原版完整的表述說明雙方曾經共同達成的“共識”,以避免“各表”方面的爭議,更避免“事實承認”方面的矯情。也就是說,先複雜後簡單反而是最好的方法。對“九二共識”的認知與解釋,更應該採取先繁後簡的路徑,即採取“一中原表”的做法。〔20〕這樣,原來的歷史事實是什麼就是什麼,而且都是原汁原味的政策表述、甚至用語遣詞,避免自說自話和事後“複雜化”解釋。特別是,“一中原表”、“原版表述”已經包含雙方承認且均予以表述的兩個方面:一個中國與謀求統一;也包含雙方默契下的戰略模糊空間。“一中原表”表的是正解,是“兩點論”,也表了戰略模糊空間。〔2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