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加快“放管服”是釋放經濟潛力的關鍵一招

http://www.CRNTT.com   2016-05-14 08:18:50  


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政府改革的重點,抓住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牛鼻子,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當前中國經濟領域,既面臨增長速度下降的挑戰,更面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挑戰。能否實現新舊增長動能的轉變,釋放經濟增長的潛力,關鍵在於穩定社會企業和居民作為市場主體的預期。

  深圳特區報發表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匡賢明文章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政府改革的重點,抓住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牛鼻子,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三年多來,國務院部門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額完成承諾目標任務;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資質資格認定事項壓減44%;多數省份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0%-70%。我們在實地調研中也發現,有的地方政府在投資項目上積極探索,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對投資建設項目的項目立項、初步設計、工程實施和竣工驗收等各審批環節進行流程再造,推行“合併審批”,使整個建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大大縮短。客觀地看,確實極大的激發了市愁力和社會創造力。

  文章指出,與此同時,也要客觀看到,目前制約社會投資的因素仍然明顯,企業投資意願不高的問題相當突出。2016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0.7%,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為5.7%,落後整整5個百分點。其中東北地區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劇降17.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明顯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政府的“放管服”尚未到位,企業面臨的制度成本仍然過高。人民日報最新公布的對53家企業的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政府最應推動降低的成本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即由於體制機制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時間和機會成本。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快推進“放管服”的步驟,全面降低制度性成本。這比單純的全面減稅效果更為長遠。

  在這個背景下,李克強總理在5月9日召開的全國推進“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上提出了改革的更高目標,即:今年要再削減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和中央指定地方實施審批事項50項以上;削減國務院部門設置職業資格比例達到70%以上;削減一批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和資質認定。中央層面核准企業投資項目削減比例要達到90%以上。有理由相信,這項改革的深入推進,有助於穩定社會資本的預期,為釋放社會資本中巨大的增長潛力創造重要的制度條件,是快改革、穩增長的關鍵一招。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目前面臨的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還需要配套推進相關的改革。從社會資本的需求看,當務之急是加快市場開放,尤其是服務業市場開放進程。重點是進一步鼓勵、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服務業領域。需要在大部分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盡快放開價格,鼓勵競爭,形成市場決定價格的新機制。從放大“放管服”效應出發,加快推進市場領域的更大開放,亦應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