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謝楠:“小確幸”不應被“台獨”意識所扭曲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8:23:48  


蔡英文的政治主張對“小確幸”思潮起推波助瀾作用(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月2日訊/當前台灣島內有幾股社會思潮頗引人矚目,其中強調少一些對金錢的渴求、多一些小清新小感動的“小確幸”聲音,在島內青年群體中很是流行。島內出現這種反思單純強調經濟增長、“發展主義優先”的價值理念與台灣進入後工業化社會階段密切相關。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原本可對台灣社會發展起到糾偏作用的價值觀念在島內惡劣政治生態的塑造下,已異化為一種混雜著“台獨”意識與“鎖島”心態的民粹觀念,對台灣社會發展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其未來發展態勢值得長期觀察。

  東方特色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念

  “小確幸”一詞出自日本暢銷書作家村上春樹的一篇散文,“想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小而確實的幸福感)……就像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作者本意在於鼓勵人們創造一些感動自己、令自身感到幸福的時刻,使自己的身心暫時遠離冰冷逼仄的現實,以獲得片刻舒緩。這種追求刹那間身心愉悅的理念與講究“瞬刻永恒”的東方禪意有相通之處,可以被理解為是傳統東方禪意美學在當下面對現代性的一種抵抗。

  “小確幸”在島內迅速流行與台灣的後工業化社會特征密切相關。按照美國著名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所提出的“後工業化社會”標準,當一個社會的服務業取代了工業而占主導地位,就意味著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後工業化社會”具有以下若干特征:1、經濟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信息技術等高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推動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呈現出製造業信息化、製造業服務化的新特點。2、形成以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為主的中產階層和白領階層,社會結構呈現為“橄欖型”。3、由於社會富裕程度的整體提升,社會中的人們優先考慮的問題從關注經濟和物質安全問題,更多地轉向了個人幸福感、自我實現以及生活質量等,強調勤儉節欲的傳統倫理觀念逐步被消費享樂主義取代,強調尊重權威的社會理念逐步被強調自我表達和個人自由的價值追求代替。美國政治社會學家英格爾哈特將這種具有明顯代際差異的文化價值觀念稱之為“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台灣社會上世紀九十年代便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2013年人均GDP約為21000美元,服務業占經濟比重接近70%,經濟增長模式正由效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社會階層分布來看,台灣社會整體呈現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以普通軍公教人員、醫生律師會計師、中小企業主為代表的中間階層發育較為完備,社會流動性相對較高。經過長期的經濟發展,島內社會積累了大量財富,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國際流行文化的浸染,島內青年群體的價值觀念發生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代際差異,出現了較為典型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念”:追求財富、崇尚成功的傳統發展理念逐步讓位於強調個體自由與自我實現,“小確幸”大行其道。

  近期島內進行的“2014年台灣國中生未來志向大調查”也發現,“廚師/面包師”、“職業運動員”、“工程師”和“美容/美甲/美發師”、“廚師/面包師”和“護士”成為男女生預測未來職業的前三項,與傳統青年少年傾向做“律師、醫師、會計師”相比已有相當大轉變。這從側面反映出,追求“小確幸”並不完全是島內青年群體面對“悶經濟”與底薪工作環境的被動選擇與自我麻醉,而是一種確實存在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價值理念,且這種理念已逐步位移下沉,成為島內青少年群體主動向往追求的生活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