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鄭振清:兩岸特色論 推動“增量”式發展 | |
http://www.CRNTT.com 2014-01-12 00:11:00 |
再次,兩岸特色論作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宏觀戰略設計的一部分,主張深化大陸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為兩岸政治關係形成突破性進展準備好制度條件。最終要達成國家統一,勢必要直面在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尋找兩岸都可接受的政治解決方案,為協商達成中國的完全統一創造條件。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對台政策講話(常稱“胡六點”)提出:“為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作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⑮這是大陸領導人首次公開提出研究兩岸政治關係,其中“尚未統一”、“特殊情況”和“務實探討”三個關鍵字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也顯示出對兩岸歷史和結構性難題進行政治解決的“特色”路徑是開放的。兩岸在經濟交流與合作決策中積累起來的大量的政治智慧、策略手段、協商技術等,都可以移植或者加以改造後推廣到兩岸政治互動與直接協商中來。 總 結 當代世界,國家統一模式和國家結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國家採取什麼樣的統一模式,往往不是人為設計出來的,而是由國家發展路徑決定的。中國大陸雖然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目標不動搖,不過未來中國的統一模式,與兩岸關係發展的現狀和路徑息息相關。兩岸和平發展是和平統一前必經的過渡階段,也是探索和決定未來統一模式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立足於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對具有兩岸特色的兩岸相互決策的思維、政治過程、工作機制和政策效應等實踐經驗進行梳理、總結、提煉和理論化,無疑有著特別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政策價值。 兩岸特色的政策和機制雖然早已有之,但是兩岸特色論作為一種理論模式建構還處在起步階段。儘管如此,我們初步發現兩岸特色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獨特的經驗解釋能力或政策宣導能力。首先,兩岸特色論是一種中觀的政治經濟政策研究,這與作為兩岸關係宏觀理論敘事的“分裂國家論”和“兩岸統合論”、“戰略三角理論”、“大小政治實體論”等理論模式不同。兩岸關係發展到今天,走出了不同於東西德、南北朝鮮等分裂國家的道路,其中的特殊的政策實踐與工作機制十分值得總結與提煉。因此中觀的政治經濟政策研究十分必要。我們通過在對台經濟政策與兩岸關係進展的分析中就發現了很多兩岸特色的思維、政策與機制。其次,兩岸特色論是一種中程的理論模式,主張通過務實政策與機制,推動兩岸關係的“增量”式發展。這種“增量”式發展的內涵,就是利用市場與政府的推動力,協調政治與國際因素的影響力,從無到有地培育起兩岸共同利益,培養其具有共同利益、共同認知與良好互信的跨兩岸社會群體。過去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政治對立情緒,作為兩岸關係的“存量”,不僅會隨著時間推移和代際更迭而逐漸消解,而且在與新興的共同利益社會群體的對照下,會逐漸縮小其社會基礎。從而,推動兩岸關係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進,越走越寬。 兩岸特色論是以國家和平統一為終極目標的,本身鑲嵌在兩岸和平發展的戰略格局之中。如果今後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變局——或者是重要的向前突破,當然也有可能是嚴峻的向後倒退,那麼“兩岸特色論”可能就需要修正和完善。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