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姚樹潔:全面小康關鍵在於分配環節

http://www.CRNTT.com   2012-11-29 10:21:35  


知名華裔經濟學家姚樹潔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訊/中國企業家今天刊載學者姚樹潔的文章“全面小康關鍵在於分配環節”,文章說,中共18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這是一個聽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的國家戰略目標。胡錦濤的報告還提出更為具體的經濟發展目標,也就是從2010年到2020年,全國GDP翻一翻,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翻一翻。這兩個翻番的目標實現不算太難,而翻番以後能否保證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最大障礙,卻是財富的不均衡分配。因此,能否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不是增長問題,也不是人均收入提高的問題,而是增長以後的分配問題。

  本博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經濟發展和消滅貧困的關係,主要觀點是過去高速增長,總體的人均收入提高了,但是,由於優勢人群的收入增長過快,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太慢,而且,有的人收入增長低於物價的上漲速度,導致了高增長無法消滅貧困。第二部分討論今後8年經濟增長的目的比較容易實現,但是,要徹底消滅貧困,實現全面小康,卻必須在收入分配方面做一些革命性的改革,否則,建成全面小康的宏大目標,就是一句空話。

  發展和貧困

  絕對貧困,大多數人貧困,是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基本國情。1978-85年的農村改革,把吃飯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以不溫不飽為標準計算的絕對貧困人口,七年間下降了80%。

  這段時間,農村人均純收入每年實際增長15%,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人均收入增長最快的7年。在收入高速增長的同時,農村的收入分配也能夠保持相對平等。因此,人均收入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農村的貧困發生率就下降3個百分點,造就了中國農村高增長和高減貧的黃金時代。不僅如此,由於農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城市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城鄉差距也大幅度下降。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從1978年的2.5倍,下降到1985年的1.8倍。

  然而,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國有企業改革,城市系統的改革,一直到90年代的對外開放,國家的經濟建設重點從農村轉移到了城市。雖然,農村鄉鎮企業曾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也為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由於國家片面的追求城市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本來一度被縮小了的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再度拉大了,城鄉人均收入比例從1985年的1.8倍,上升到2011年的3.3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