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
張亞中:馬英九面對歷史定位的選擇 | |
http://www.CRNTT.com 2012-03-04 00:21:55 |
馬英九在第二任期的選擇與挑戰 (一)是否要有兩岸政治性的安排?很多人認為,馬英九在第二個任期內,因為已經沒有了為追求連任的包袱,會追求其歷史定位。這涉及一個問題,即馬英九對自己的歷史定位是甚麼?是讓兩岸關係在其任內要建立政治性安排,以鞏固或強化現有的兩岸和平發展趨勢?或是永遠的維持兩岸的“不統、不獨”政治狀態,即追求政治上的“偏安”或“獨台”?要以現有為事務性協商為目標所建立的“九二共識”為滿足,或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追求一個有助於兩岸政治互信的“後九二共識”? 在馬英九的第一個任期內,在有關台灣前途問題上,馬的說法是“不統、不獨”。所謂“不統”,馬英九自己的解釋是“任內不談統”,可是從文字上來看,“不統”是指“不統一”而非“不談統”。所謂“不獨”,馬英九是指“不主張台灣獨立”,但是馬英九卻主張“‘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所謂“不獨”並不是指不要“主權獨立”,而只是“不要台獨”。 沒有人會期待或認為馬英九會去與大陸“談統”,在第二任期,馬英九必須面對“不談統”與“不進行政治性協商”是兩件事情的差別。馬英九有無意願在事務性協商之外,在開啟政治性的對話,特別是有關軍事互信機制與兩岸政治定位的對話、協商、甚而談判,也考驗馬對於自己歷史定位的認知。 (二)馬如何看待兩岸政治安排? 馬英九政府自2008年上任以來,對於兩岸政治定位的表述方式已經發生改變。2008年選舉以前,馬英九的政見還包括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為此,胡錦濤在2008年底的“胡六點”也做了回應。但是到了2009年中期,馬英九的態度開始轉變了,“‘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等言詞經常出現在馬政府團隊的口中,“先經後政”事實上卻是“只經不政”。針對2012年的大選,“兩岸和平協議”已經不再是馬政府的競選政見,而是與一般人民共同表達期望而已。不僅如此,2011年10月19日,馬英九又為“兩岸和平協議”加了“公投同意”這個條件。這意味著即使馬英九當選連任,未來四年也不易再有政治性的和平協議了。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