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緝思:中國大戰略求索

http://www.CRNTT.com   2011-03-02 09:46:19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緝思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對於中國而言,我們如何看待這個極速變化的世界?我們希望怎樣的國際秩序?中國外交事務的目標和准則是什麼?一個崛起的中國該如何與其他國家互動?中國到底是否擁有自己的大戰略?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緝思教授今撰文“中國大戰略求索”: 

  任何國家的大戰略都必須至少回答以下三個問題:該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哪些外部力量對其構成威脅?為保障本國安全,該國領導人應當做些什麼?當前,對於中國是否擁有自己的大戰略仍無定論。一方面,在過去的大約三十年中,中國的外交和國防政策顯現了非同尋常的連貫性,並與國內事務的重大關切保持著密切協調。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至今尚未發布任何全面闡述本國戰略目標和實施之道的官方文件。

  近年來,與其他大國相比,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大幅增長,其增長幅度甚至遠遠超出了中國領導人的估計。在自身地位獲得提升的基礎上,中國的國際行為已經變得日益強勢。對於國際社會來說,理解中國的戰略思維,並試圖預測其戰略思維將如何根據本國利益和領導人願景而改變,尤顯必要。

內憂外患

  中國領導人在看待本國歷史時有一個獨特的視角,即對外部威脅引發國內動亂一直相當敏感。自古以來,中國的當權者經常在內部叛亂和外部侵略的雙重打擊下被趕下台。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攻陷都城北京,同時滿族人在明朝將領配合之下由北方入侵,導致明朝於1644年滅亡。大約三個世紀之後,滿清王朝也是在一系列內亂和西方及日本軍隊的外侵雙重打擊之下滅亡。中國國內革命在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鼓舞與支援下,於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從那時以來,對內部動亂的擔憂仍然在中國縈繞。1949-1976年間,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從未正式使用“國家利益”這一概念來勾勒自己的戰略目標。但很明顯,決定當時中國國際戰略的主要是政治和軍事安全利益,而這些利益通常又受到諸如“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意識形態原則的框限。那一時期的中國戰略思維承襲了列寧主義傳統,將世界劃分為不同的政治陣營,即主要敵人、次要敵人、潛在盟友和革命力量。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將蘇聯和美國視為中國的主要外部威脅,而內部威脅則相應地來自親蘇的“修正主義分子”和親美的“階級敵人”。因此,堅持不懈地同顛覆中共領導或改變國家政治色彩的國內外陰謀進行鬥爭,成為當時中國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毛的對外政策據稱代表“國際無產階級”而非中國自身利益,加之中國在經濟和社會交往方面基本與外部世界相隔絕,北京並沒有什麼系統的大戰略可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