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亞中:“一中三憲”探索統合大道

http://www.CRNTT.com   2009-08-09 00:23:33  


鄧小平的思想精華,需要再三領會。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在《中國評論》月刊八月號發表專文《一中三憲:重讀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者認為:“兩岸目前的法理現狀為‘一中兩憲’,當兩岸簽署和平基礎協定,包括雙方承諾不分裂整個中國、兩岸為憲法上的平等關係時,其實就已經進入‘一中三憲’,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機制。”而“兩岸關係是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大事,對此重大問題,我們有必要解放思想,開大門、找大路。”文章內容如下:

    前言:用知識尋找共識 用情懷探索交集

  今天,我想重讀鄧小平,重新認識一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思想精要,也試試看能否與時俱進地為兩岸關係的定位與走向提出一些新的觀點。

  在台灣研究會許世銓副會長的促成下,兩岸統合學會與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及中美關係研究中心於六月中旬在清華大學舉辦了一場由兩岸重要學術菁英參與、極為有深度的高水準學術研討會,討論的題目是“兩岸和平協議”與“兩岸統合路徑”。

  這也是兩岸學術界第一次嚴肅地就兩岸定位與未來的和平協議進行深入學術性的討論,除了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孫哲主任的專業是國際關係以外,其他參與者均是法學專家。為了與北京學者進行有深度的對話,兩岸統合學會特別以自上年十月起在《中國評論》由張亞中、黃光國、謝大寧、楊開煌、謝明輝等教授陸續所發表的專文,以及包括沈衛平、許世銓、俞新天、李家泉、周志懷、黃嘉樹、才家瑞、張茜紅、陸鋼、牛震在內的大陸與海外學者的重要文章作為討論基礎。

  王振民院長特別將他在《環球法律評論》所撰寫的《“一國兩制”下國家統一觀念的新變化》一文提供與會者參考。而筆者在今年三月底出席澳門“‘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學術研討會時,也拜讀了饒戈平教授所發表的《一國兩制方針與憲法在港澳地區的適用問題》一文。這兩位法學專家對於“一國兩制”的詮釋非常清晰,應該具有非常的官方代表性,也提供了我們一個討論的基礎。

  與會者均瞭解到,如何面對“中華民國”的身分與地位,是兩岸定位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不處理,兩岸幾乎無解。在兩岸的定位上,我長期所主張的是“整個中國內部的兩個憲政秩序主體”。多年的社會運動夥伴,也是所敬仰的黃光國教授,將其簡化補充為“一中兩憲”,以求清晰明朗。(請參閱《中國評論》2009年5月號《以“一中兩憲”跨越和平協議的門檻》一文)。與會的台灣學者,也認為憲法層次關係是兩岸關係定位的必要性質,台北方面很難在這方面讓步,也同意“一個中國”(即“整個中國”)是北京不可能讓步的底線,而也是兩岸關係得以正常化與和平發展的基礎。

  與會者均同意,在討論這些問題時,我們不僅要有知識,也要有情懷。知識幫助我們探尋共識,情懷讓我們以關懷、體諒、包容的態度去思考兩岸與中華民族應有的解決方案。在這樣的情境下,一場嚴肅而有深度的會議,卻是充滿溫馨與啟發。與參加其他的國際會議不同,我們縱有看法的差異,但是都知道,“我們都不是外人”,而是在討論“自己人”的難題。

  兩岸問題的核心癥結已逐漸浮現,“兩制”不是核心問題,核心問題是“一國”。返回台北的途中,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嘗試為兩岸的核心爭議找到共同的詮釋?一個看似冰火不容的問題,是否可以經由有我們的知識與情懷,找出解答的線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