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綠營媒體制衡台灣政局 有多大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09-06-09 00:39:40  


金恆煒
 
    金恆煒:台灣媒體發展的幾個時期

  台灣媒體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

  第一是戒嚴時期。當時兩大報壟斷台灣媒體。兩大報時代都是鐵板一塊,但在國民黨派系裡頭可分為兩條路線:中國時報是李煥系統,聯合報是王昇系統。這在台大哲學系事件也可看出來:一條是王昇、馮滬祥路線;一條是陳鼓應路線,兩條路線彼此競爭。

  在蔣經國晚期,台灣政治發展,出現了不同聲音,出現了黨外雜誌,開始衝擊兩大報為主的媒體生態。戒嚴時期,言論屬於意識型態“國家機器”,但不代表所有成員都唯命是從,我們也用其他方式走剃刀邊緣,盡量發表報社容忍極限的言論和文章。

  第二是解嚴時期。那時沒有戒嚴法,刑法100、101條也被取消。在這過程中,國民黨內有主流、非主流之爭。非主流是過去那些維護黨國的那一塊,主流是走本土。本土聲音可以出來,李登輝是“總統”兼黨主席,媒體分成挺李和反李。

  當時我們講黨政軍退出媒體,真正的意義是中國國民黨退出媒體,大家後來搞錯了,以為政府不能掌有媒體。其實像英國BBC和台灣的公視,都是政府的,當初我們提出黨政軍退出媒體,因為台視是省政府的、中視是國民黨的、華視是軍方的,在李登輝執政時期,黨政軍都是李登輝所能掌控。

  第三是陳水扁執政時期。這個時期,外省人集團和台灣人集團的鬥爭開始明顯的尖銳化,在我看來是“民主內戰”。台灣經過12年李登輝時代,“總統”可以直選,民主開始建立,民主內戰從挺李、反李,到支持不支持台灣人“總統”。

  馬英九執政,台灣媒體發展進入新的時期。現在台灣是外省統治集團和台灣人當家作主集團的鬥爭。為何馬英九的票那麼多,因為外省人集團還是強勢,台灣人很多加入外省人集團,得到地位、權勢。同樣也有外省人加入台灣人集團。

  外省人集團有很多意識型態,另外還有余英時先生所說的“中國情懷”,外省人集團非常擁抱中國文化;相反,台灣人集團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小,受西方影響比較大。

  台灣媒體新的發展,媒體目前是心甘情願站在國民黨這邊,是黨國意識型態機器所培養。為甚麼台灣學術、媒體界長期偏藍,吳乃德的博士論文寫恩庇主義,地方派系從國民黨那裡得到資源,所以回報國民黨。

  為何媒體裡,綠是弱勢,因為台灣人是被統治者,加上媒體所使用的語言、文字從“中國”來,所以先天上較弱。

  前“副總統”(呂秀蓮)、陳師孟要進入媒體,都有自己的理念,有保護台灣的理念。理念很多人有,更重要是兩人對台灣有承諾,台灣如此危險,要用對抗性思維保護台灣,和民進黨保台運動可以做結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