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井田制屬“外國” 國寶國學屬哪國

http://www.CRNTT.com   2009-03-27 11:54:58  


“國寶”的來源是明白無誤的
  中評社香港3月27日訊/《聯合報》今天等出孫連成的文章,作者發問--“井田制是外國史 國寶國學…是哪國?”“歷史文化臍帶是否可以,或有必要像政治認同一般一刀切。” 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台灣認同再掀茶壺風暴。其實一九四九年兩岸政權的對立,已逐漸造成兩岸在歷史文化和政治認同以及民族情感上的切割,尤其是年輕一代學子對“我國”的概念,乃是指涉“台灣”,而非“中國”已成鮮明共識。對“中國中心本位史觀”及“開發史觀、殖民史觀”已懂得批判,並能據以指出命題瑕疵,自八八課綱以來的歷史教育變革已初步看到“成效”。

  以筆者任教學校本學期期中考題為例,高一歷史某題單選題幹為“關於井田制度之敘述,以下何者為非?”命題老師公佈的答案是“可促進彼此之間的良性競爭,藉以提高生產”,理由是西周井田乃集體耕種,何來競爭可言!但筆者執教八班有近五成學生選答另一選項“井田制度經常成為‘我國’理想土地制度的代表”,理由是此選項中的“我國”,學生認為指涉的是“中國”(外國)而非“台灣”(本國),並主張公民課即是如此強調,甚且眾口洶洶地質疑若考美國史,命題者也把美國當成“我國”,難道也說的通?

  但筆者好奇的是歷史文化臍帶是否可以,或有必要像政治認同一般一刀切。

  歷史課堂上的“我國”究竟該清晰表述還是保持模糊地帶,歷史概念的“我國”究竟始於西元何年,誠然是一尷尬議題。

  對深綠而言,“我國”恐怕是一個未來式。歷史時間縱軸上的“我國”是否刻板侷限於一九四五年後台灣“光陰的故事”?當中國歷史古人乃至你我族譜上的先祖都成為外國人,漢唐清初盛世八年抗戰國共內戰都成為外國歷史時,故宮國寶無疑也成了“外國”國寶,除了那些政治圖騰外,國語國字國學國畫國樂國粹很可能統統都需要重新定義!

  而台灣又是如何省思看待自己在中華文化傳承和世界化浪潮中的定位?當鼓吹在地歷史文化的同時,有無尊重包容“文化他者”與“族群他者”的胸襟雅量,或囿限於自身的苦難悲情或原鄉視野,這勢必影響到台灣未來是否有更開闊的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