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政區新規劃 老將籲慎重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20 11:06:47 |
去年競選時,馬英九提出所謂“三都十五縣”的政見,“三都”指北、中、南三個都會區,十五縣則是把新竹縣市、嘉義縣市、和台南縣市都合併後,再加其他縣市共有十五個。據說“行政院長”劉兆玄為執行“總統”的競選政見,已在規劃先把台灣劃成北、中、南三個都會區,各有六、七百萬人口。驟聞之下,似乎是個好主意,既可保證南北平衡發展,又顯示與大陸省、市、縣三級體制完全不同。但不僅我們三人,許多老友都期期以為不可。 先從凍省講起。這是當年宋楚瑜和李登輝從情同父子,鬧到反目成仇後遺症。雖在李登輝任內開始推動,裁撤了省政府,不再是公法人;省議會也變成省諮議會,將省“虛級化”了。直到陳水扁掌握政權後,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廿四日才由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正式宣布。今日台灣既無省主席,也無副主席,只剩一位秘書長鄭培富,台灣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從未聽過他的名字,更不知道還有這個職位。 台灣交通便捷,要去任何地方,半天內都可抵達。西岸除南北兩條高速公路和高鐵外,還有十二條高速道路組成的交通網;東岸的鐵路和公路也足敷需要。廢省之後,臺灣雖只台北、高雄兩個院轄市,其餘各縣市也都由中央直接管轄。我國政制實際只剩中央與地方兩級,如臂使指,效率自然高於層樓疊屋的舊制度。但假使北、中、南成為三個都會區,就會問題叢生: 首先,不在這三個區域裡的縣市,從桃、竹、苗到雲林、嘉義,會造成一種失落感,自覺淪為“二等縣”,經費既比不上都會區,更留不住人才,到那時該怎麼辦? 其次,台灣選舉頻繁,政治人物疲於奔命,族群因而一再撕裂。明年底才選“院轄市長”,後年又要選其餘各縣市長,幾無寧日。如設置三個都會區,選舉這三位超級“都會區長官”時定然殺聲震天,烽火遍野。“立法院”應該修法:今年不選舉,以後每兩年才選一次,二○一○年只選縣市長,二○一二年才選“總統”和“立法委員”,與民休息,讓大家多過幾天平靜的生活。 最後也是我們最重要的顧慮,是三個都會區方案不但無助於南北統合,反而可能深化分歧現象。前天晚報說,高雄縣長楊秋興和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在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集人柯建銘陪同下,舉行記者會,大字橫標寫的是:“二○一○高雄與台中縣市同步合併”。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南部都會區”融合高雄縣市和台南縣市後,將成綠營不可動搖的票倉。 行政區域畫分有個基本原則,就是不可動搖“國本”。三個都會區成事實後,如果有一區在人口數、經濟資源、或文化各方面發展迅速,很快達到二分之一,就變成半壁江山,尾大不掉。號令不能出都門一步,豈是“國家”之福? “總統府”和“行政院”正在全力拚經濟,要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我們呼籲:現在不是兌現馬英九競選支票的時候。請馬英九與劉院長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