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政策的終極目標是讓人們快樂

http://www.CRNTT.com   2009-02-01 08:38:44  


 
  黃有光:楊小凱同林毅夫的爭論確實有一定的影響:比較優勢還是注重長期的分工等因素之間的爭論以及先發優勢和後發劣勢的爭論。林毅夫看重比較優勢,認爲應利用勞工生産减輕大量失業,楊小凱則認爲,不能只看現在的、非技術工人的生産,還要看將來的比較優勢。至于先發優勢還是後發優勢,都能一定程度地促進經濟,後發優勢就是學習已有的高技術,成本低,追趕速度快,我國經濟幾十年來的高增長也印證了這一點。但是,正如楊小凱的憂慮,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現在的增長模式也出現了問題,如過度依賴投資等,但這幷非模式本身不好,只是裏面有不合理的成分。 

  《中國經營報》:鄒至莊教授曾表示楊小凱的個人經歷使他對中國的經濟過于悲觀,也有人認爲楊小凱晚期爲了公共事務而犧牲很多。 

  黃有光:我也認爲他個人的經歷使得他非常反對政府主導經濟,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不應該返回計劃經濟,但他的反對有點偏激,有些地方比如環保是需要政府管制的,但是楊小凱就一概反對。楊小凱一生坎坷,死之後才在國內得到很多認可,他的最後三年被查出肺癌晚期,其實非常痛苦。我向來支持安樂死,這是一個倫理問題,需要適當的防備,不能濫用,但怕死是人的本能,我有些自責當時沒有向他提議安樂死。 

  楊小凱的貢獻主要是超邊際經濟學,用現代的數理經濟學方法來分析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找回不應被主流遺忘的傳統理論,楊小凱强調了其重要性幷得出很多新的結論。這也是他一生主要研究的領域,然而被公衆記住的却是後發劣勢等觀點,這主要是由于前者是純理論不易被多數人理解。但是,我認爲楊小凱一生用在學術的時間絕對超過公共事務,他大概90%的時間都是用在學術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