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深度:謝郁談美國戰略模糊與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1-08-12 00:04:39  


 
  中評社:拜登政府上台後,仍然在通過各種方式打“台灣牌”,美國學者也頻頻警告若美國放棄“一中政策”恐引發戰爭,您認為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整體戰略是怎樣的?是繼續“切香腸”還是可能會有比較極端的做法?大陸應該如何應對?

  謝郁:拜登政府對中美關係的戰略定位,與特朗普時期是一致的,就是把中國列為美國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和遏制對象,這在美國是有共識的,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包括行政部門、國會、五角大樓和戰略界,所以這是美國全政府的認知。

  在這樣的認知下,從拜登上台以後對華遏制總體戰略未變,但做法上從特朗普時期的全面對抗+極限施壓+危機,調整為競爭對抗+有限對話+危機管控。在台灣問題上,拜登政府打台灣牌的動能和力度都不會減弱。在某種程度上,台灣這張牌對美國來說,是遏制中國時成本代價相對較小、收益較大、打起來較順手的一張牌。因為台灣對中國而言是核心利益,美國凡出台一個親台法案、或美台官員互訪層級提升、或美國戰機軍艦到台灣停泊,都會觸及中國主權利益,因此美國不斷在台灣問題上出招,意在持續增加中國戰略成本的投入。
  
  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有變與不變的部分,不變的部分:出於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需要,未來拜登政府打“台灣牌”的意願與動能不會降低,總體會延續過去幾年形成的方向和政策軌跡,包括:不斷通過在台海地區展示軍事力量表達在安全與軍事領域協防台灣的承諾,繼續推出對台軍售項目、維持一定層級的美台官員互動與交流、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活動、幫助台灣維持“邦交國”數量,加強美台經濟關係,將台灣納入美澳日歐產業供應鏈,提升台灣在美印太戰略中的功能定位等等。

  改變的部分:未來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思維與做法會有所修正與調整。一是美國台海政策會從特朗普時期的戰略清晰,重新回歸戰略模糊,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在中美“三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之間維持模糊的、動態的戰略平衡。近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以及拜登核心幕僚艾利森等人在多個場合表示,拜登政府仍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的首都在北京,並不存在台灣這個獨立國家,美國不會承認它,不會承認獨立的台灣”。另一方面,又多次明確宣示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二是與特朗普近乎失去理性的極限施壓相比,拜登和民主黨打“台灣牌”時或會相對謹慎、穩健、精算,在具體做法上具可預測性、持續性、節制性。三是美國新政府在對待大陸和台灣時,會更加突顯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對立,更注重以“自由、民主、人權”來對中國大陸施壓、支持台灣。四是在拜登政府外交政策重回多邊主義的情況下,會更注重修復、整合與西方傳統盟友的關係,對華遏制形成更緊密的同盟關係,在幫助台灣獲得國際空間上西方陣營或會更立場一致,比如今年6月G7峰會公報首次提及台海問題。

  但從總體上看,在中國一再明確表達台灣問題是涉領土主權完整的核心利益面前,美國尚未作好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最終攤牌的準備,拜登政府打“台灣牌”會以切香腸的方式推進,不會輕易越過臨界點,以免中美全面攤牌爆發直接軍事衝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