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後疫情時代兩岸能開新局嗎?

http://www.CRNTT.com   2021-05-10 00:02:02  


 
  然而,相對同樣重要的是:面對中美進入長期戰略競爭,對岸有關方面如何看待特朗普時期所經歷的中美關係與台海情勢,乃至2000年以來兩岸曾經錯失的許多重要機遇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究竟有無藉鑒之處?是否應留給紅綠雙方足夠的迴旋餘地,特別是在不失原則立場前提下,讓彼此處理有關交往前提上保留一定的彈性務實空間?又或者,北京當局選擇持續乃至進一步加劇對台各種戰略圍堵與政軍擠壓,使其最終被迫面臨無從選擇的情況?如何化解台灣人民日深的疑慮,或也是對岸有關方面需要深思的課題。

   二、兩岸僵局不解 提供外部介入空間

  在當前中美戰略競爭格局下,固然會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形成某種的制約,但由於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階段仍符合美中台三方共同戰略利益,符合兩岸雙方共同安全與利益,同時也符合北京爭取和平發展所需之戰略機遇。

  因此,儘管中美戰略競爭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以各種的形式持續進行,例如:美軍抵近偵察與解放軍反製作為已成例行公事;而台灣面對解放軍現代化及其機艦於台海週遭活動越趨密集之際,也面臨必須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壓力,但這絕不能視同蔡政府不重視兩岸關係的改善。反之,缺乏適當自我防衛能力的台灣,就某種層面而言,無異是對某些煽動台海戰爭、鼓動兩岸彼此內耗、增添兩岸人民仇恨的武統論與民粹主義者的最大鼓勵。

  尤其,當前兩岸官方交流中斷,顯非蔡政府原本設定的政治目標。早從蔡於2012年首次參選“總統”所發表的“十年政綱”,即提出兩岸應“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並透過多層次、多面向的交流逐步建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尋求建立穩定且建設性的雙邊關係等倡議。此外,自2015年蔡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以來的相關談話,2016年就職演說與2020年獲得連任以來的多次談話中,不僅對兩岸僵局的化解進行過許多嘗試與努力,也對兩岸關係發展表達過正面的期待。

  然而,北京當局總以民進黨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為由,拒絕並中止兩岸官方對話,也波及扮演民間性質之海基、海協兩會的事務性協商。而此爭論,並非2016年蔡政府上台以來才存在,早在2000年同樣依據體現“兩岸一中”法理精神的“中華民國憲法”宣誓就職,並曾提出“統合論”的陳水扁政府時期既已存在於民共雙方之間。

  對於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北京當局而言,或自有其認為必須堅持“九二共識”的理由。但是,對於“九二共識”議題的探討,或至少可區分為以下兩個層面:一是當年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實”;另一則是如何簡化描述該段“歷史事實”所使用的“政治名詞”。

  正如台灣內部對當年究竟達成“九二共識”還是“九二諒解”至今仍存有不同看法,而國共雙方對於究竟是內涵“各表”還是“不表”也立場分歧,但不論傾向何種描述,相關各方均未否認當年曾經發生的歷史事實。因此,若僅因不願使用“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便將其均劃歸為否認“九二歷史事實”的存在,甚至因此視之為異己之方,拒人於千里之外,這無疑是擴大自身的對立面,也不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格局的開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