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國民兩黨均迷失 危局!

http://www.CRNTT.com   2020-11-22 00:03:26  


 
  李登輝以後是陳水扁的八年。作為在野、但當時在“立院”仍是多數的國民黨,沒有利用“立院”的優勢對歷史文化教育進行糾正,而且還配合民進黨再一次的“修憲”。依照已過世的“憲法”大師胡佛教授的說法,七次“修憲”後的“憲法”,已經成為一個“飄浮的“憲法”,不知道要飄到哪裡去。當時在野的國民黨所做最大膽的一件事,反而是2005年連戰的大陸破冰之旅,兩岸關係往前推了一步,也凸顯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可以發揮的優勢。

  接下來的馬英九八年執政。事實證明,馬英九在歷史文化教育書上,沒有做到撥亂反正,馬英九的中國國民黨也不敢說出“我也是中國人”,在其八年任內,台灣人民對於身分認同較之陳水扁時期更為向“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傾斜。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雖然擴大了兩岸的交流,但是由於國民黨中央不能、也不願與北京就“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進行政治對話,致使兩岸關係無法從敵對走向和平。“衹經不政”的作為,使得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甚脆弱,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使得國民黨執政時所推動的兩岸關係繁榮光景有如曇花一現。

  李登輝抽離了國民黨的核心思想,接下來的馬英九等幾位主席,除了洪秀柱一再呼籲重新找回黨德、黨魂外,所有的黨主席對於黨的中央思想、基本路線都不願著墨,想的都衹是如何才能爭取到最多的選票,在他們心中。選票比黨的理念重要得多了。

  2016年以及2020年的兩次大敗後,國民黨的思緒與腳步更亂了,“選票至上”的考量,使得國民黨認為“人多的地方就是北”。因此,無論在歷史文化、兩岸關係、“憲法”結構上,黨中央的想法就是拿香跟著民進黨拜。他們認為衹有這樣,選民才會轉向,才能夠得到更多選票。

  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個人當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原先支持民進黨,或不支持國民黨的人,不會有多少人將因而轉向支持國民黨,原有的藍營忠貞堅定支持者反而會失望離開。但是,當權的黨中央不這樣認為,他們想的是,台灣選民無論對歷史文化、兩岸關係定位,以及“憲法”結構的認知,都已經難以扭轉,因此,必須要向民進黨的論述靠攏,如此才能爭取到最多數的選票。

  二、民進黨“以為的北”及其戰略與戰術

  相對於國民黨找不到北,民進黨自認其方向是正確的,認為他們已經找著了北。在策略上,民進黨選擇不冒進,而是用行穩致遠的方法來追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