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美中戰略競爭與歐盟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20-08-16 00:02:25  


 
  除此之外,美國雖然將中國描繪成知識產權的盜竊者、資訊安全的危害者,要求盟邦抵制中國,自己卻強化與中國的貿易。今年1月簽署的《中美經濟貿易協議》,要求中國承諾在未來2年增加採購至少2,0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能源、商品與服務。如此美國將獲取更多的貿易利益而壯大自己。

  當前美國的抗中策略,一方面增強自己實力、減少資源消耗,二方面透過“棒子”施壓特定行為者選擇:配合遏制中國,否則將受到懲罰。以賽車類比:美國自己全力加速,卻將阻擋中國的任務丟給隊友。對美國來說,這是“兩全其美”的最佳策略。

  四、其他行為者的“其他”選項

  但對其他行為者來說,這個美國的最佳策略卻是不具吸引力的。美國施壓特定行為者選邊,卻將遏制中國的成本轉嫁給選邊的扈從者。

  被點名的行為者能拒絕選邊嗎?

  美國的最佳策略可能出現非預期結果:改變當代金字塔權力結構的現狀。因為用“權力”壓迫其他行為者服從,是“宰制”而不是“領導”;位於金字塔頂的霸權退出國際組織,拒絕再提供公共財甚或抽離,將造成頂端權力的真空,最終使建制化的全球治理模式崩解。美國自己解構了當代“美國霸權”的權力結構,使其他行為者能夠或不得不作出其他選擇。

  對較多中、弱國的亞洲國家或跨國企業行為者來說,雖不願意站在美國對立面,卻會選擇另一個“虛與委蛇”的選項:既不公開反對選邊以免遭美國懲罰,卻也不積極對抗中國而損及自己的經貿利益。即便與中國有邊境衝突,甚至造成官兵傷亡的印度,也不願對中國採取全面對抗態度,甚至不歡迎美國調停。

  至於歐洲的大國,或許冷戰時期的經驗不值得回味,她們願意接受美國領導,卻不喜歡美國揮舞“棒子”、頤指氣使的單極主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