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會否“極限爆炸”?

http://www.CRNTT.com   2020-05-08 00:14:00  


 
  民進黨當局的上述行徑,既是利用政治騙術謀求政治私利,也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進行極限破壞,用“切香腸”的方式無限逼近“法理台獨”邊緣。中國大陸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未來四年民進黨政客如果繼續在“台獨邊緣政策”上食髓知味,觸碰《反分裂國家法》底線的情形將不可避免。

  二、台灣再淪為美對華極限施壓廉價籌碼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他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使得既有的國際規則和秩序受到嚴重挑戰。在對華政策方面,特朗普挑戰的著力點主要是要改變中美兩國現有的經貿利益結構,試圖通過片面修改中美經貿往來的規則,獲取超額經濟利益,以此改變他片面認定的所謂“美中經貿不平衡”。但是,在中國政府沉著應對、據理力爭之下,特朗普當局的挑戰實質上難以占到多大的“便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籌碼對中國極限施壓,成為他的謀士們的重要任務。特朗普身邊存在不少對華強硬派人士,如博爾頓、納瓦羅、蓬佩奧……他們除了利用香港議題、新疆維吾爾族議題、西藏議題等向中國施壓外,利用台灣問題這一傳統籌碼訛詐中國,成為特朗普當局對華極限施壓最直接又廉價的籌碼。早在2016年12月2日,尚未上任就職的特朗普就打破慣例公開與台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對中美關係造成極大的挑戰。雖然特朗普就職後也公開表示他拒絕了與台灣地區領導人再次通話的建議,但他在台灣問題上所把控的尺度相當大,經常利用台灣問題為難中國政府。三年多來,特朗普不僅三次簽署涉及台灣問題美國國防授權法案,而且在2018年3月16日簽署“台灣旅行法”、2019年5月17日美國眾院通過“台灣保證法”、2019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的《印太戰略報告》將台灣列入“國家”名單、2019年8月18日批准向台灣出售F16V戰鬥機、2020年3月26日簽署所謂“台北法案”……不僅如此,特朗普當局還連續派遣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派遣有軍方背景的所謂科考船進入台灣港口,為民進黨當局撐腰,公然介入中國內政。

  美國國內長期存在著反共反華政治勢力,除了美國國內的政客,還有一些從中國大陸或港台地區流竄到美國的反共人士長期以“反共”為生,台灣當局也在利用這些美國的反共政治勢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這股勢力的鬥爭是長期性的,最早可能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政府階段性地利用這些反華反共政治勢力勾聯中國大陸內部分裂勢力和台灣當局向中國施壓,從手法上看並不高明,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纍積了大量與這些勢力鬥爭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綜合國力早已不是1950年代,也不是1970年代的實力。在那些困難的年代都沒能讓中國政府屈服於美國。“反華牌”、“反共牌”更多的是在輿論上抹黑中國政府,但美國政客打“台灣牌”則更容易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觸動中國人民的敏感神經。面對美方這種極限施壓惡習,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妥協,必然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如果美方片面推翻中美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挑戰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核心利益,中國政府一定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美國國內重新評估其對台灣政策的呼聲早就存在,大背景則是為了應對中國的崛起。“提出要對美國對台灣政策進行重新審議的學者和前政府官員,他們的建議雖各種各樣,但出發點是一致的,即都認為由於中國的崛起,美中兩國的實力差距在縮小,都意識到台灣問題的嚴重性,都認為美國現行的對台政策不能再繼續下去了。”⑤儘管美國涉華研究專家學者對於台灣的角色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看法,但我們所接觸到的美國涉華研究專家學者多數是將台灣視為“平衡”中國影響力的籌碼,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上不可能依賴美國“善意”,同樣的,台灣當局也不要一廂情願地認為美國會為了台灣當局的利益犧牲美國自身利益。美國利用“台灣牌”對中國政府施壓不能沒有底線,過度施壓衹會讓美國失去其在中國的利益。如果美國與中國展開零和競爭,台灣必將首當其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