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應盡快再中心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3-26 08:16:42  


經濟再中心化的實施,就是要在後發地區選擇合適的城市作為新的增長極,新的中心。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中國經濟實現新一輪經濟增長,僅僅依靠一線城市的單極增長,是難以實現的,也是難以持續的,同時經濟發展結構方面的問題也會越來越突出。中國幅員遼闊,中國經濟應當推行的一個戰略是,在東部、中部和西部增加新的增長極,實現中國經濟多極化。而要實現中國經濟多極化,就是盡快採取再中心化措施,通過推動區域均衡發展,實現經濟的增長。

  為什麼要實施經濟再中心化戰略

  證券時報發表江西財經大學教授任壽根文章稱,所謂經濟再中心化是指:在一國經濟中,特別是在大國經濟中,在不同的區域分布中,通過建立新的經濟集聚點,建立新的城市或區域增長極,實現經濟新的增長。

  法國經濟學家佩魯提出增長極理論,該理論認為,增長極是一種具有拉動作用、具有巨大乘數效應的經濟細胞,或者是具有空間集聚特點的拉動型細胞的集合體。該理論進一步認為,經濟增長一般首先發生在增長極上,經歷生產要素的大規模大範圍集聚之後,增長極會產生擴散效應,從而拉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

  與增長極相關的另一個理論是另一個西方學者提出的中心——外圍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區域經濟增長過程中,中心與外圍的邊界會發生變化,區域空間關係不斷調整,最終實現區域空間一體化。該理論還指出,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心與外圍的發展差異會逐步消失。

  新供給主義理論認為,經濟再中心化,是指在新的區域,尤其是在後發區域,通過城市兼並,形成一個或若干個新的特大城市,使其成為新的增長極,再逐步通過中心與外圍空間結構作用力,實現後發區域的經濟增長,從而拉動一國經濟增長。

  新供給主義理論認為,經濟再中心化是一個持續過程,經濟必須再中心化一般緣由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原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固化,加速化,釋放負能量;第二種情況,原中心城市衰落。

  中國的增長極主要集中在東部的一線城市,其集聚效應過度,對外擴散效應以及張力效應不足,這些城市經濟增長的基數達到相當大的規模之後,其在邊際上的增長會逐漸遞減,等量的生產要素產生的增量會逐步小於投放在二三線城市。通過在推動二三線城市的城市兼並,形成新的增長極,有利於形成新的中國經濟增長點,新的經濟增長中心,從而產生“新刺激”效應,刺激中國經濟進入新的增長軌道。

  如何實現經濟再中心化

  文章表示,經濟再中心化的實施,就是要在後發地區選擇合適的城市作為新的增長極,新的中心。中國經濟再中心化的實施,需要採取一定的具體措施,美國經濟再中心化的歷史經驗值得借鑒和參考。

  美國初始經濟中心地為紐約、波士頓、華盛頓等城市,通過開拓中西部地區,實現了經濟的再中心化,使舊金山、洛杉磯等西部城市成為新的經濟增長中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