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應盡快再中心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3-26 08:16:42  


 
  美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發展主要依靠“流動性”推動,這裡的流動性不是以貨幣流動為主要特征,而是以人的流動為核心。

  美國當年的發展,通過引導人口從東部往中西部流動,帶動了新的城市出現和新的城市增長,從而拉動了大規模的企業投資和消費。人的流動,人的再定居,需要新的消費品,這為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特別是當年美國居民從東部發達地區向中西部落後地區流動,從投資和消費“邊際”或“增量”拉動作用看,無疑比人口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更大。這就是美國當年經濟再中心化所起的作用。當年美國經濟再中心化,通過支持私人企業建設鐵路,通過在鐵路沿線和礦山附近建設新的城市,核心是人的再集聚、再集中。

  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衰落的重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經濟中心已經固化,經濟再中心化的空間小,新的增長極沒有形成。

  在傳統區域發展理論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一線城市應逐步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其不再需要發展的低端產業,而發展高端產業,實現所謂的“梯度發展”、“分層發展”。如果按照這種模式發展,後發城市永遠落後。後發城市同樣可以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美國20世紀50年代就是在相對後發的西部地區發展新興產業,發展高端產業,才有今天的“矽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通過在東部沿海地區實施制度分割戰略,如稅收優惠,使東部地區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策源地。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應實施經濟再中心化策略,在繼續穩定一線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在中西部地區建立新的經濟中心,實現區域經濟的多極化發展。

  如果中國經濟繼續單單依靠一線城市經濟的發展,那麼至少會造成三個方面的不利結果:第一,由於中國最大的國情是人口規模巨大,世界第一,大量人口繼續源源不斷地流向一線城市,同時其他生產要素會繼續向一線城市集聚,這會進一步加劇一線城市的公共管理難度,把一線城市“擠爆”,使一線城市人口過多而變得擁擠不堪,從而加劇一線城市的城市病問題,如空氣污染、交通擁堵、看病難、上學難,等等。第二,不利於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第三,內部需求大規模增加難以持續。

  經濟再中心化可採取三步走策略

  文章提出,中國經濟再中心化,可以解決中國經濟單極增長問題,就可以解決區域邊際增長遞減難題。中國經濟再中心化,新的特大規模城市的出現,必然引起人口流動,而居民到了新的定居點之後,需要大量的新的消費品,從而拉動消費需求,有利於去庫存。

  中國經濟再中心化可以採取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在中部地區,選准一個區域或兩到三個區域,兼並若干個三四線城市,成立一個或若干個特大城市,形成一個或兩到三個新的增長極。第二步,在東北地區採取同樣的方式,形成一個或兩到三個新的增長極。第三步,在西部地區也採取相同的方式。通過分布實施,使中國經濟再中心化具有連續性。

  中國經濟再中心化,可以繼續採取在後發地區實施稅收優惠等制度分割措施,可以採取在後發區域設立新的直轄市的形式促進新的增長形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