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謝大寧:反服貿學運啟示 應規劃文化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14-06-24 01:03:03  


反服貿學運,恰恰凸顯了兩岸文化協議的迫切性。
  中評社6月24日電/台灣的佛光大學文學系主任謝大寧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6月號發表專文《從反服貿學運看兩岸文化協議》,作者認為:“兄弟反目,只要彼此還認這個家,就終有修好的可能,但若彼此不再認這個家了,那可能就是永成陌路。所以台灣其實是在認同上出了問題。”“如果我們要推動兩岸文化協議,就不應該還是停留在交流互惠的思考中,去規範甚麼文化產業,文化交流的東西(雖然它也並非不能包含在內),而是應該要比較高屋建瓴式地朝向建立文化共同體的方向規劃,由兩岸的文化官員或是獲得授權人士,來一起推動涉及兩岸的文化工作。”文章內容如下:

  在反服貿學運之後,服貿協議在“立法院”通過的可能性看來已經很不樂觀了,這也許也可以稱為“服貿協議封存”吧!服貿若沒有了,貨貿當然也就很難樂觀了,這對台灣經濟的傷害姑且不論,其影響就是在可預見的將來,兩岸的任何協議恐怕都將難以推動,能夠不倒退都已經是萬幸,當然就更談不上甚麼文化協議這種逐漸進入兩岸關係深水區的協議了!但以上的觀察也許符合政治現實,卻不代表我們應該忽視兩岸文化協議的重要性,在我看來,從這次反服貿學運,恰恰突顯了兩岸文化協議的迫切性。本文即想從反服貿學運所顯示的本質問題,來談談兩岸文化協議的重要性,以及它應有的內容,至於它現實上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當然就只能置之不論了。

      對反服貿學運的觀察

  就在反服貿運動如火如荼之際,我剛好因為公務在大陸進行訪問,所到之處,所有朋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幾乎都是台灣學生為什麼反服貿?這反應當然表示了大陸朋友對台灣問題的關切和訊息的迅速,但從大家困惑的表情,特別是幾乎每位朋友都說大陸已經如此“讓利”了,為何台灣學生還會有如此動作,這真是讓人大惑不解。由於剛好犬子就在此次學運的風暴中心——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就讀,學運一爆發,他就不斷透過網路把最新消息傳給我,因此我大致可以得到第一手的資料,來瞭解詳情以及學生們的想法,這些資料也許對解答大陸朋友的疑惑會有一些幫助吧!

  就我綜合一些相關資訊所得到的大致印象,這次所謂的學運,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的學運,它只是台灣年輕人在這個時空某些對社會情緒的宣洩口而已,因此很難歸結出單一原因。龍應台說這次學運從動員的技術面來說是傑出的,可是從思想面來看則是貧乏的,這個評論我以為大體不差。學生們運用現代年輕人熟習的工具,成功煽起了他們群體的集體焦慮,也為這個焦慮找到了共同的宣洩口。當然,也由於國民黨馬王的鬥爭,導致王金平縱容學生,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足以充分聚焦的舞台,這也是動員得以成功的重要助緣。可是整體來說,這次學運並沒有創造任何價值,大部分年輕人並不知道服貿是甚麼,只憑一些片面資訊,就胡亂地介入了一個高度專業的公共政策議題,並任由學運的領導者以及其背後的一些影武者,將之操作成了台獨的復辟,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