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謝大寧:反服貿學運啟示 應規劃文化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14-06-24 01:03:03  


 
  毫無疑問的,這現象的成因肯定不是單一的,它必然和兩岸的長期隔絕與單純的時間因素有關,也一定和台灣政治宣傳對大陸的長期妖魔化,以及不斷把大陸對台灣的威脅極大化有關,甚至也和大陸的某些表現有關;但大概也沒有人能夠否認,從民進黨的前身開始,就採取族群動員的方式來奪權,乃至後來李扁時期在政治、教育、社會以及傳媒上鋪天蓋地的去中國化有關。這裡,自然的原因與人為的操弄交錯混雜在一起,便成了一個難以釐清,也很難扭轉的趨勢。更重要的是,不管這是不是真實的理由,由於選舉,在去除了李登輝之後的國民黨,也還是幾乎只能跟隨李扁所設下的去中國化框架,即使以目前國民黨來說,仍然最具備著文化中國情懷的馬英九,也是如此,只是程度上比較好一些而已。就以這幾年我幾乎無役不與的課程綱要修正與歷史教科書問題來說,我們真是費盡了力氣,直到今年才剛完成的社會科課綱微調,也還是只能達到了勉強及格的結果,但具體落實到教科書上,究竟還會不會有變數,也還不知道,可是屆時也已經到了馬政府即將結束的時候了。而我覺得最關鍵的地方,也就是當年杜正勝以所謂“同心圓史觀”來執行李登輝去中國化政策的那個最基本的大框架,我們還是不能整個把它顛覆掉。如果這個框架猶存,在我看來,任何想要在台灣現行的教育上扭轉兩岸認同斷裂的努力,就勢必還會是事倍功半,更何況還不能保證我們這次的微調成果,究竟能夠保住多久,如果即將開始的所謂十二年“國教”課綱的修正,馬政府不能挺住,那麼任令去中國化教育持續下去,則認同斷裂的現象便有可能更加惡化,終至積重難返了。

  在我看來,台灣現在所存在的認同斷裂的現象,才真正是兩岸所謂深水區的核心,這次反服貿運動告訴我們,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兩岸想從現狀再向前走,都將舉步維艱,然則像政治談判之類的協議,那就更是緣木求魚了。然而就像老話說的,三年之病都得求七年之艾,要解決認同斷裂的問題,恐怕會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如果我們就認同的各個層面來做個排序的話,政治認同裡的“國家認同”與制度認同是個最顯性的層面,所以也許很多人會因此認為這個層面的問題解決了,問題就解決了,這也就是像民進黨所說的,大陸如果不自由、不民主,兩岸就免談。可是我以為事實恐怕並不如此簡單,今天台灣已經有一些研究顯示,即使大陸在制度上與台灣趨於一致,台灣也有越來越多人主張兩岸永遠分離,可見文化認同的斷裂以及由此所導致的民族認同的斷裂,才是更根本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文化認同的問題當然也只能通過文化的手段來解決,這也就讓我意識到了兩岸文化協議的重要性,因此想談談我對文化協議的原則性看法。

         “參與”是兩岸文化協議的真正關鍵詞

  文化認同問題需要以文化手段解決,這是個常識,但解決的基本原則是甚麼呢?這就像解決兩岸經濟的問題,其基本的原則是互惠,這原則當然也普遍及於所有國家與地區之間經濟問題的解決,能讓彼此賺錢,這貿易關係才維持得下去,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而由兩岸的長期隔絕所引生的陌生感,則可以靠交流來解決,當我們每個人都有幾位來自對岸的好朋友,或者彼此多來往幾趟,那種陌生感也就可以逐漸化解了。但交流與互惠可以解決文化認同斷裂的問題嗎?

  舉個例子來說吧!現在台灣隨時都大約有兩三萬大陸學生,遊走在台灣各大學校園之中,台灣學生赴大陸念學位或交流的學生也在逐年成長,這也就是說大概台灣的每位大學生,都會有幾位大陸朋友了,透過每年大陸所提供的落地招待訪問大陸的台灣學生,也已經有了相當的數量,照理說,對台灣的大學生而言,儘管仍有相當比例的學生還不曾前往大陸,但透過大陸同學,也應該對大陸不那麼陌生了,可是反服貿運動一起,他們還是歡欣鼓舞地去參加了,這說明了甚麼?

  前兩年,我小孩學校辦畢業旅行,我推薦了幾個大陸的景區,還跟他們說我也許可以找到朋友幫忙,讓大家可以玩得更省也更好,但沒想到反應奇差無比,他們同學中只有包含我小孩在內的兩位同學願意去,其他人則多半選擇日韓,甚至願意去菲律賓、印尼、泰國的都比大陸多,最後他們還是去了日本。這件事也許只是個案,但如果它是一葉知秋呢?交流可以增進感情,這是事實,互惠可以讓雙方有共同利益,但一旦把問題提到了認同的層次上,歐陽修朋黨論的老句子,以利聚者以利散,會不會也套用到這上頭來呢?交流與認同的關係,也許可以有一個比較戲謔的比方,交流就像找對象,但找到目標卻未必真能成為對象,即使彼此成了朋友,也未必能過渡到男女朋友的關係。這當然不是說交流是沒有用的,而是說如果真正的問題是在認同的層次上,那就像從朋友過渡到男女朋友的過程一般,還必須有一種內涵上的轉變,也就是除了我有意願參與到對方的生活之中去,還需要對方同時也願意接受我的參與才行,這個關鍵的轉換若不能發生,則一切就只是停在原點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