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星雲大師:學佛要學吃虧

http://www.CRNTT.com   2013-11-26 15:23:23  


 
第二、生活的時間──以短為長的佛教生活

  經雲:‘人命在呼吸間。’此即說明一個人生命的短暫與無常。雖然傳說彭祖活了八百歲,甚至天人可活幾萬歲的說法,但是以無始無終的阿僧祇劫來看,也不過如朝露般短暫而已。因此每一個人,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要能珍惜時間、利用時間,以有限的時間,充實無限的生命;以有限的時間,發揮生命的價值。現在讓我也從三方面來說明生活的時間。

  (一)從零碎的時間說到一貫的時間B1

  一個人活在世間上,即使七十歲也好,一百歲也好,在一期的生命過程中,為了生活上的需要,我們不得不把有限的時間再分割成片片斷斷、零零碎碎。譬如:有時候要吃飯,有時候要睡覺;有時候要處理公務,有時候要辦理家事。為了吃一餐飯,就要花幾個小時去想菜單、 買菜、烹煮,即使不自己動手,上館子吃飯,也要花時間走上一段路;為了想睡個覺,要打掃房間,要整理床鋪,躺下來還要輾轉反覆,久久才能成眠。吃飯、走路、睡覺,其實並不一定是自己心甘情願要做的事,但卻是一個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事。在我們短暫的生命旅途中,如果把每天吃飯、睡覺、走路、上廁所、洗澡的時間全部扣除,剩下的還有多少呢?再者,人生雖然有數十寒暑,可是,要除去嗷嗷待哺、懵懂無知的幼年,和垂暮多病、心力交瘁的老年,真正能夠發揮智慧、為人類貢獻能力的時間,實在少得如海中水漚,太有限,太短暫了。

  我常常鼓勵人,不論是年輕的讀書朋友,或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大家要能利用零碎的時間用功或修行。譬如:在學院念書的人,吃罷早飯,還有十五分鐘才上課,有些人就坐在那兒閑談,打發時間,何不趁這機會背誦一課書,或者抄寫一段筆記,為什麼要白白把時間浪費呢?家庭主婦在廚房做菜,或者打掃房間,不也可以在心中默念佛號、觀想聖容嗎?上班的公務員,更可以利用等車或乘車的時間,觀想或念佛。古德曾勉勵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或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當一個人於閑聊時,或因得意忘形,或因不用思考,往往一句話已經得罪了人而不自知,所以,利用閑談的時間,多念佛號,多觀聖容,不但可以免於造口業,還可以於無形中增進道業,何樂而不為呢?再說:如果能常常這樣用心,相信吃飯也好,走路也好,睡覺也好,辦事也好,一定能夠安心自如,並且也可以將零碎的時間連貫起來,這樣,修心觀想的功夫也就可以不至於間斷。

  如果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忙碌的工業社會里,不能隨時利用零碎的時間,那他一定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無所適從;因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悠閑農耕社會已經過去了,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大家投身在這緊張繁忙的工業生活中。每個人必須拾綴零碎的時間用心思考,把握‘浮生半日閑’的片刻,可以去完成許多的心願和事業。

  十幾年來,我在南部創建佛光山,時常有人問我:‘你沒有學過建築,怎麼會建房子?你也沒有讀過師範,怎麼會辦教育?’我告訴他們說:‘不錯,我沒學過建築,也沒進過師範;但是,我從大陸到台灣,又從台灣到過國外,我走過很多路,見過很多房子,每次我都在注意別人怎麼建房子,並且我常設身處地想過:如果我是個建築師,這棟房子應該如何設計?這塊土地應該如何規劃?如何使它更整齊美觀?過去,當我還在學院求學時,我就想:假如我將來辦教育,我將如何計劃,如何實踐理想?……由於過去的用心,所以一旦機緣成熟,不論創建道場、籌辦學校,一切構想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假如要問我有什麼秘訣,我只有說多利用零碎的時間,多用心思考而已。

  常常看到很多人,不會利用時間,甚至於還嫌時間難以打發,譬如坐上車子,不是閑聊,就是閉目睡覺。因此,我常想:一個不會用心思考的人,不會爭取時間、不會利用時間的人,要想他能有多大的成就,那是很不可能的事。根據佛法,就是上廁所、進浴室都可以念佛,因為念佛的人,心里的佛是不可以間斷的,綿接零碎的時間,一貫我們向往佛道的心志,不論生活上、事務上、環境上如何轉變,我們的心境要能不為動搖才是最重要的。

  (二)從等待的時間說到創造的時間

  俗語有雲:‘韶光易逝,歲月荏苒。’光陰是無情的,如輕煙,如白雲,當你稍不留意時,它已消逝得無影無蹤。岳飛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生要及時努力,因為生命不能等待,等待只有讓時光蹉跎。短暫的人生,應該要隨時把握,充分利用,要有創造 力,不能因循苟且,要富於進取心,勇於向前,因為等待,只有讓生命虛擲,讓歲月空過。

  過去四川有兩個人,同時發願欲朝禮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其中一人表示:讓我籌妥資糧,備好船只,將順江而下,朝禮普陀。另外一人,身無川資,沿門托鉢,徒步而行。時隔多時,徒步者已朝拜過普陀山,再返回四川去;可是前一個人還未購妥船只,更遑論出發了。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凡事不需要等待,等待又等待,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光,一個人的生命有限,時間容許你三等四拖的嗎?所以,只要是對大眾有利,對佛教有貢獻的事,應該及時把握時機,努力去創造,不要等待機緣錯失,造成終生憾事。尤其是一個年輕人,更應該珍惜英年大好時光,發憤圖強,不要等到白發皤皤,才唉聲慨嘆‘空負少年時’。所以聰明的人,不緬懷過去,不憧憬未來,及時把握現在,努力振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