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力與命相持:第一公民梁啟超

http://www.CRNTT.com   2011-05-31 15:18:57  


 
  公元1873年2月23日,梁啟超出生在廣東新會縣。

  一個新時代的啟蒙者,一個影響了清末民初三十年政局的活動家;一個讓青年毛澤東深受震撼,亦步亦趨的思想家,一個胡適口中“讀了他的文字像受到電擊”的文學家,拉開了他人生大戲的帷幕。

  新會梁家,世代耕讀。不過,祖父梁維清只中了秀才便止步不前。父親梁寶瑛連秀才都沒考上,當了一輩子童生。梁家只好將希望寄托到梁啟超身上。

  梁啟超是五百年一遇的天才,6歲便讀完了四書五經,9歲能寫千字文章,吟詩作對的本領更是令人驚嘆。父輩們都還記得他10歲那年的一件往事:當時,梁寶瑛的老友李兆鏡給梁啟超出了一個上聯,叫“推車過小陌”,梁啟超不假思索便對出了下聯“策馬入長安”。這是何等的才思敏捷與自命不凡。

  梁啟超11歲考中秀才,16歲考中舉人。主考官李端棻見他文采超群,風華正茂,當場將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他。梁毫無選擇餘地,兩年後的1891年,他入京與大他4歲的李蕙仙成了婚。

  梁啟超是幸運的,李蕙仙溫柔賢惠,與梁舉案齊眉,為他生育了3個子女,長女思順、長子思成和次女思莊。隨李蕙仙陪嫁的兩個丫鬟裡,有一個叫王桂荃,後來做了梁啟超的側室,為他生養了另外6個子女: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和思禮。王桂荃聰明勤快,1929年梁啟超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將一眾子女培養成才。1968年,85歲的王桂荃在文化大革命中與孩子們四散分離,最後在一間陰暗的小屋中凄慘離世。

戊戌政變,斷發走東瀛

  1890年,17歲的梁啟超在同學陳千秋的引薦下拜會了33歲的廣東南海人康有為。

  初次見面,兩人竟從早上8點聊到晚上7點。此前梁啟超接受的是傳統教育,康有為給他打開了一扇西學的大門,立憲、維新、變法,這是一條全新的道路。梁啟超覺得以前學的不過是科舉考試的敲門磚,不是真正的學問。於是,他當場拜康有為為師。當時的梁啟超已是舉人,康有為卻只是一名監生。

  康有為在廣州修建了一所萬木草堂,開館授徒。萬木草堂為期一年的學習使梁啟超獲益匪淺,他後來回憶說“一生學問之得力,皆在此年”。同時,梁啟超的學識和辯才,也開始在康有為的諸多弟子中脫穎而出。

  可惜,神州雖大,卻已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這是一個被內憂外患困擾的國度,平民以不談國事為戒律,政府貪污腐化無能,對外只希望妥協可以換來短暫的和平,對內則盤算著同洋務運動後興起的民營企業家爭奪財富。

  1895年春天,梁啟超跟康有為一同進京參加會試。4月,《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梁啟超和其他舉人們憤怒了,在康有為的振臂一呼下,1000多名舉人簽名上書,敦促朝廷拒絕和議,著手改革。史稱“公車上書”。

  這次會試,康有為高中進士,梁啟超卻榜上無名。出現這樣的結果並不奇怪,因為主考官是守舊派代表徐桐,對變法維新深惡痛絕,凡是文章中有離經叛道的,都將摒棄不錄。巧合的是,徐桐先看到梁啟超的考卷,見通篇都是恣意發揮的今文經學的微言大義,以為是康有為的,當即刷了下來,康有為的考卷卻因此僥幸過關。即便如此,副考官李文田還是頗為欣賞梁啟超的文采,在文末頗為惋惜地批道:“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