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十二五”面臨的十大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0-08-23 08:24:13  


 
  三、人口集中,土地集約,產業集聚不同步,區域發展不協調

  在生產要素的濃縮轉移過程中,最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是人口的轉移、土地集約、產業集聚。人口轉移方面,日本在經濟起飛過程中,農業人口下降了65%;美國在經濟起飛過程中,農業人口下降了72%;而中國上世紀80年代至今農業人口比重僅下降20%,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壓力巨大。區域工業化、信息化與城市化,尤其是與轉移農民的速度之間是否相互協調成為問題的關鍵。土地集約方面,廣大農村地區自然村鎮的無序擴張成為了占用耕地的最大因素,空心村現象嚴重,土地浪費嚴重,土地整合、集約利用成為重要問題。產業定位方面,大多數區域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搞小而全、大而全,使得中國形成的產業布局雷同,地區之間產業結構雷同,極大地抑制了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區域功能的發揮。在主體功能區等區域規劃的基礎上,立足生產力的濃縮,結合功能定位,考慮人口因素,土地利用和產業發展,合理規劃,協調發展,東部引領,中西部全面跟進,成為“十二五”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挑戰。

  四、產業技術空心化、經濟發展缺乏支撐

  多年來側重於以廉價勞動力、資源為基礎的比較優勢直接參與全球產業鏈的分工,大多數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基本上只是負責一個工序的包裝和組裝車間,大約90%的產業價值都產生在中國之外,國內產業日趨邊緣化、外圍化。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投人為代價集聚的龐大的生產能力與極低的收益率的反差,盡顯“進步的貧困”中的無奈。此外,位於產業價值鏈低端、以加工為主的發展模式很容易受到美國緩慢或者激烈的成本轉嫁。當前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位於低端跟隨狀態,產業技術空心化,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缺失,主要依靠體力附加、資源附加,難以形成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的強有力支撐。如何改變產業現狀,尋求科技創新,實現新技術產業井噴成為“十二五”全面發展的挑戰性問題。

  五、當前教育體系弊端重重,改革勢在必行

  教育作為一個大系統,應具有結構和功能上的整體性。但是無論是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內部,還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還是教育與產業之間、教育與社會發展之間、教育與創業就業之間,溝通銜接並不順暢,彼此間形成孤立的系統。首先,整個教育體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反應遲鈍,強烈滯後,產業發展與教育之間缺乏良性互動機制。其次,教育與創新、創業、就業脫節,大學生、研究生一畢業就失業,一畢業就待業,折射出書本知識與現實能力的不匹配,創業教育滯後使得畢業生創業精神、自主創業意識、創新與創業能力較為薄弱。再其次,教育未能有效促進社會融合,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功能缺失,致使許多邊緣化人群面臨“升學無望、就業無門、致富無術”的尷尬境地,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此外,教育體系內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脫節,職業教育內部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溝通銜接不暢,種種問題使得“十二五”期間面臨改革教育制度、創新教育模式的巨大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