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劉源俊:兩岸應建中華高等教育觀念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00:17:31  


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教授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教育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基礎,而大學排名往往代表著對當地文明水準的資格認證。雖然海峽兩岸都有不錯的大學,但是目前在世界範圍的排名似乎總是不能反映其真實水準。為此,《中國評論》月刊記者王平、黃政不久前專訪了台灣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先生。劉教授特別強調,應該建立“中華高等教育”的觀念,將中華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國評論》月刊八月號以《劉源俊:兩岸應建立中華高等教育觀念》為題刊登了這篇專訪。文章內容如下:

  應該建立“中華高等教育指標”
  不宜用西方標準評價兩岸四地大學

  記者:能否請您簡略描述一下目前各種大學評鑒標準的特徵?

  劉源俊:我脫離大學的行政職務若干年了,所以對台灣和大陸的大學評鑒制度,只能講一個大概。

  近幾年大家比較關心世界上各個大學的排名,有好幾個體系吧--英國泰晤士、上海交大,台灣也有一個評鑒中心在做著世界大學的排名工作,各有各的指標,從指標算出來一個先後排序。以泰晤士報排名來講,最近每年排名第一的都是哈佛,然後劍橋,耶魯之類,香港的幾所大學都排在前面。從兩岸四地的大學排名來看,明顯香港的大學最好。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才成立20年的香港科技大學,不止是在一百名之內,是在五十名之內了;而北京大學啦,清華大學啦,台灣大學啦,現在勉強開始擠進一百名。大家都以世界“百大”作為號召來努力,等等。

  對此我是覺得,兩岸四地的一些大學,可以在國際上競爭,用西方的那一套的標準,適用它,也能夠做得一樣好甚至比他們更好。我並不反對有大學排名,當然,很明顯香港的幾所大學因為是英文教學,所以排在前面,也算是中國人的大學;而台大、北大,能夠進入前一百名,在西方教育體系的標準下,東方的大學能名列“百大”是光榮的事情。

  但是,對於大部分兩岸四地的大學來說,我們不宜採用這樣的標準,因為那是西方的標準。大家都採用這個標準的話,我們就變得很差,是不是說很多有名的大學連兩百大都沒進入,都是四百名、五百名開外。我們如果還是按照目前歐美的標準去努力爭取進入百大,這個就有偏差了。因為這種排名的整個價值體系,整個用的評鑒標準都是西方的。

  當然,目前兩岸四地各種指標都只能採用西方的,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建立好,如果我們自己建立好一種“中華高等教育指標”,那麼所有兩岸四地的大學它可以不用西方教育體系的指標,就可以自己去發展。假以若干年,外國的大學也開始用這個“中華高等教育”指標來排名,那就成功了。

  過去沒有人去想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被認為是落後的嘛,所謂現代的大學體制基本上都是從西方學來的,現在頂多就是一百多年的歷史,對不對?而人家已經搞了八百年。以前沒有信心,現在有信心了,所以“中華高等教育”的說法現在慢慢應該是開始要形成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