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 |
到越南相親去 | |
http://www.CRNTT.com 2010-04-23 13:38:37 |
“越南老婆”前傳 當地人用“越南婆”,這個富有白話氣息,又帶點調侃語氣的詞語來形容他們心目中的越南女性。大多數人認為她們是窮家漢的老婆,或者是在邊境商貿中分一杯羹的勞動力,甚至被視作生意人在國境南邊的女夥伴。 南都周刊記者_炫風 實習生 吳曙良 中國廣西憑祥、越南同登報道 北緯22度附近,廣西憑祥,中越邊界重地。在中國這邊,從市區到農村,橙黃色調子,簡單的三角楣,以及仿洛可可渦旋花紋裝飾的新房到處可見,它們有的擠在城區舊房子的夾縫裡,有的竪立在廣袤的田野上。房地產廣告擺出了“打造法式風情小鎮”的旗號,而販賣貨物的生意人,以及看守店鋪的當地人,混雜在一起,行跡匆忙。 在友誼關的南北兩側,歐式風格的小房子隨處可見,家家戶戶都掛著中國或越南國旗。從紅色國旗的圖案上,人們能分清哪些建築位於中國,哪些屬於越南;但要分辨中國人和越南人卻有一定的難度。 普通話、粵語、壯話、當地粵語、甚至越南官話混雜在街頭上。在當地,人們用“越南婆”,這個富有白話氣息,又帶點調侃語氣的詞語來形容他們心目中的越南女性。在《南都周刊》記者的走訪中,大多數人認為她們是窮家漢的老婆,或者在邊境商貿中分一杯羹的勞動力,甚至被視作生意人在國境南邊的“女夥伴”,但她們就生活在邊界兩端的憑祥和(越南)同登,已經逾百上千年。 “越南老婆”,是憑祥生意人在私下場合常聊的曖昧話題之一,而到了隘口、卡鳳等離國境不到幾公裡的地方,這已經是當地默認的現實。在廣西、雲南漫長的中越邊境綫地區,她們與邊民交往,戀愛,結婚,生子,還形成了“越南老婆”在中國都市人心目中的傳統印象:非法婚姻,農村窮人的選擇,買賣婚姻,林林總總。 邊境通婚 3月上旬,距離越南不到一公裡的四方嶺,村民何加文的太太、六十多歲的儂美榮穿著深藍色的開襟壯服,忙著照顧兩個不到一歲的孫女。屋外是地矮連綿的丘陵,山的另一邊就是她的故鄉,越南。 “半小時就能走過去。有些路,你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儂美榮說。 這本來是下田插秧的季節,但莊稼地裡旱得幹裂,沒有水,儂美榮只能在家做點家務,喂雞,打掃,給剛出生不到一年的孫女兒熬湯。她的媳婦,也是來自越南同登的何氏,一個個子不高但鼻翼豐厚的姑娘,見到記者來訪,一直看著地板,然後匆匆地跑到屋外去了。 在何家的屋子裡,除了壯族特色的祭祀台,還擺著何家兒子與媳婦的婚紗裝。不過,在當地民政部門的登記表上,已經嫁到這裡40年的儂美榮被認為是正式的戶籍人員,但她前年剛娶進門的媳婦則被寫為:“何氏,越籍”,至今還是理論上的“黑戶”。 實際上,盡管國籍不同,但何家文和儂美榮都是壯族人(在越南則被稱為儂族),他們從小就說同一種語言:壯話。他們的兒子和媳婦也是如此。至今,儂美榮還不認識多少個漢字,乃至在吃藥的時候,她會向記者了解包裝上的劑量說明。 “年輕的時候,中國和越南都很窮,甚至鬧饑荒的時候,很多中國人都跑到越南那邊去,”何加文回憶說。“我經常去越南玩,尤其喜歡到那邊唱山歌。打仗之前,大家隨便可以走過去的,那邊有朋友,有親戚,大家就像一個鎮,或者一個村互相認識的那樣。” 何加文與儂美榮談戀愛時,由於沒有通訊工具,他們就定期約在市集上見面,分手時又約定下一次見面的時間。戀愛大約半年以後,1970年代初,她們結婚了。何家文的家,當時還是茅草房,跟儂美榮家幾乎沒有區別,不過,何家文在經濟上的負擔更大一些,因為儂美榮當時還沒有中國戶口,於是,到城裡跑活的都是何家文,儂美榮則留在村裡種地。 1970年代末,中越爆發邊境戰爭。軍隊駐扎在村裡,何家文夫婦和村民們都躲到附近的山洞裡。洞外的炮彈呼嘯著飛過,每一下震動都令她們心寒。“當時沒有地方可去,這些山就是我們的家。”儂美榮說。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