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蒙志成表示,日本會對台灣在漁權上讓步,是因為擋不住中國的力量了。(中評社資料照) |
中評社台南4月11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日10日在台北簽訂漁業協議,歷經17年的台日漁業會談獲致重大突破,在未涉及雙方對主權的主張下,實際上擴大了台灣漁民作業範圍。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蒙志成10日晚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日簽漁業協議,台灣得分多,日本“短多長空”;而其背後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力量,日本已經擋不住了!”一個中國崛起的東亞戰略新局已然確立。
台日漁業談判長達17年,日本為何會在此時退讓?蒙志成表示,自從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後,中日關係緊繃,大陸開始對釣魚台實質進出。從時間點上來看,一般的評論都認為,台日簽訂漁業協議,是日本想要拉攏台灣,避免台灣與中國大陸合作聯手對日。
此時,大家在不鬆動主權的主張下,日本和台灣協議要共同開發、在漁權上互利,也呼應了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
蒙志成觀察,台日漁業協議的背後,反映了在中國大陸動作強勢、實質進出釣魚台下,日本防守線太長、實質上已經難以固守的窘境。日本的考量是,與其讓大陸蠶食鯨吞,倒不如在不涉及主權的情形下,先配合台灣,並且讓大家互蒙其利。
其實,台日漁業協議牽涉了微妙的中、日、台三方關係。馬英九對中國大陸,仍保持了某個程度的對立,這是因為兩岸之間終究還有“國安”問題、也有中線存在;但釣魚台爭端興起後,一個新的狀況出現,即大陸的力量藉著保釣行動已經越過了中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