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設計程序,8歲研發雲計算平台,14歲簽約“麻省理工大學”,山東萊陽“神童少年”的經歷,引發廣泛質疑。12月8日下午,“神童少年”相關資料撰寫方,山東省萊陽市教育體育局宣傳處向媒體證實,他的個人信息是“宣傳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將對真實性展開核查。
雖然當下不是對“神童少年”頂禮膜拜的時代,但對於出現的“神童少年”,人們還是會抱以尊敬的態度,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宣傳機會。宣傳“神童”的前提,應當是這個孩子的確很“神”,可誰能想到,山東萊陽的所謂“神童”,竟然是因為“宣傳需要”而虛構出來的。
都說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放在網絡上,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經不起推敲的所謂“神童”,人們是很容易發現漏洞和矛盾點的。誠然,在跟風潮中,一些媒體可能會沒有進行必要的審查,或是隨手就是轉發了,這使得一些“偽神童”被以訛傳訛,但如果不是“真金”,是經不起網友的“火眼金睛”,因此,很快,“神童少年”引發廣泛質疑。
質疑者指出,麻省理工全稱“麻省理工學院”(MIT),而非“麻省理工大學”,也沒有開設“預科”。MIT本科入學申請截止日期是11月15日(春季入學)和3月15日(秋季入學),不存在“10月13日簽約”一說;“神童少年”參加并獲獎的“ACPC國際大賽”,無官網,也無組織方信息。此外,其與不同高校往來的郵件,發件人均為同一人“davidlee”,存在疑點。面對質疑,是不可能再繼續裝聾作啞的,謊言也就會很快被揭穿。
探究“神童少年”的出籠,頗具諷刺,竟然是出於“宣傳需要”,只是最需要質疑的是,是誰的“宣傳需要”?在自己管轄的範圍內出現一個“神童少年”,是宣傳“富礦”,在利益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受益,而當事人雖然明知道自己的成績是假的,但接踵而來的利益恐怕難以開口說出真相,而報道者更是像發現了“新大陸”,可以憑借“神童少年”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更大的名。
據說,虛構“神童”的稿件是某宣傳員所寫,可相關人員為何在“神童少年”前迷失了方向?相關人員或許也不相信所謂“神童”,但不願意失去這麼一個耀眼的“宣傳點”。假的真不了,真相永遠只有一個,當虛假的宣傳退去之後,最受傷害的可能是那個少年。
無論有什麼樣的“需要”,虛構“神童”都是害人害己、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在信息發達的網絡時代,假的“神童”再也騙不了任何人。(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前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