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憲法”論述的“進”與“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8 00:37:07


蔡英文“憲法”論述,實際上是“以退為進”的策略。
  中評社╱題:蔡英文“憲法”論述的“進”與“退”;作者:王英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7月號(總第223期)

  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時表示,“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它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這是蔡英文首次在公開場合對“中華民國憲法”作正面表態。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蔡英文的“憲法”論述?該論述與其先前的“憲政”論述(即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相比,又有何進步?該論述是否意味著蔡英文接受了“一中”,放棄了“台獨”?其與大陸的政治底線還有多遠距離?大陸該如何評價和應對該論述?

  接受“憲法”其實是回歸“憲法”

  長期以來,民進黨在政治操作層面,將“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做了區隔處理。民進黨雖然在事實上接受“中華民國”為暫時性“國號”(備註:民進黨所接受的暫為“國號”的“中華民國”與歷史上的中華民國亦不相同,其領土範圍僅及於台澎金馬,並未涵蓋大陸),但是拒不接受、甚至要廢除“中華民國憲法”(即“公投制憲”或制定“台灣新憲法”)。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此次蔡英文的“憲法”論述,與其說是“接受憲法”,不如說是“回歸憲法”。誠如大家所知,在1987年“解嚴”之前,民進黨的主要政治訴求是民主,而因“臨時條款”限制了民主,所以“回歸憲法”曾是當時在野的民進黨進行抗爭的鮮明旗幟,要求從“臨時條款”的“違章建築”回歸到“憲法”本文的實施、回歸到“憲法”規定的民主“憲政”制度,這從民進黨在“解嚴”前夕組黨時所討論的“共同綱領”中可以清楚地辨識到。(1)20世紀90年代,民進黨的政治訴求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由“民主訴求”轉向“主權訴求”(即追求“獨立建國”)。與之相對,民進黨對“中華民國憲法”的態度也發生重大轉變,開始由“回歸憲法”走向了“否認憲法”。對此,台灣學者李念祖教授概括道,民進黨“為了民主而回歸憲法,為了主權而否定憲法”(2)。直至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職前,民進黨仍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其原因可概括為以下兩點:其一,該“憲法”1946年在南京制定,若民進黨承認該“憲法”,則意味著承認台灣與大陸之間存在歷史連續性,不利於切斷兩岸之間的歷史連結;其二,該“憲法”規定的疆界範圍是外蒙古、大陸和台澎金馬。若民進黨接受該“憲法”,則意味著接受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3)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雖然民進黨沒有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憲法”,但在事實上也有所接受,因為在“法理台獨”幾乎沒有可行性的情況下,拒不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無異於自我設置陷阱。正如民進黨人士謝長廷所言,民進黨不接受“憲法”難以自圓其說。首先,七次增修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已是一部民主的“憲法”,有台灣民主改革的記錄;七次“修憲”,民進黨均參與其中,凝聚著民進黨人的心血、智慧和追求,民進黨既然參與了“修憲”,就應接受這部“憲法”。

  其次,儘管民進黨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但多年來一直在該“憲法”規定的體制下運作,且“當選者也都在就職時宣誓'遵守憲法'。過去民進黨多次提出釋憲案,也是在此憲法架構下提出。假若'依憲法規定參與選舉,當選後又不願意宣誓',或者'要求解釋憲法,但又不承認憲法',都將形成自相矛盾”。(4)因此,從民進黨一直以來的作為來看,其在事實上已或多或少接受了“中華民國憲法”,此次正式予以承認,實際上帶有確認意味。

  再次,在蔡英文及其幕僚看來,回歸“中華民國憲法”不會損傷台灣主體性。雖然“中華民國憲法”本文被認為深具“大中國”意涵,但經過七次增修之後,“中華民國憲法”已被修改得“支離破碎”,不同政治力量完全可以對其進行不同解讀。從過去“事實台獨”人士的相關論述來看,通常主張借“中華民國”之“殼”,上“台獨”之“市”。接受“憲法”是否會損傷台灣主體性,主要取決於如何解釋“憲法”意涵。蔡英文接受“憲法”,本身已經預留了“台獨”解釋的空間,這不僅不會損傷台灣主體性,反而還有助於“務實台獨”的實現。(5)

  新論述預留了進退自如的解釋空間

  就兩岸關係的角度而言,從“憲政”論述到“憲法”論述,蔡英文究竟有哪些進步?欲準確地回答這一問題,首先須回顧蔡英文2015年6月在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時提出的“憲政”論述。根據蔡英文的解釋,“憲政”論述的基本意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憲法”本文;二是增修條文,三是大法官“釋憲”,四是“憲法”在台灣的實際實施狀況。一般而言,憲政側重描述以憲法為主軸而開展的政治活動,因此,“憲政”比“憲法”在意涵上更寬泛、更模糊,可操作的空間更大;相反,“憲法”比“憲政”更具體、更清晰,模糊空間有所壓縮。總之,從“憲政”論述到“憲法”論述,是大陸對蔡英文不斷施壓所取得的積極成效,也是蔡英文在無奈情況下的被迫“前行”,民進黨向大陸釋放善意的表現。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此次“憲法”論述與先前的“憲政”論述在深層意義上並無實質差別,因為其已預留出了進退自如的解釋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